《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周恩来同志的相关资料和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初步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周总理的图片。让学生看后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师介绍周恩来。
2、解题:之是“的”,崛起,就是兴起。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了解立志原因
1、学习导航一: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②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的志向。
2、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引出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三、感受“中华不振”
1、学习导航二:快速浏览课文11—17自然段,课文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用“----”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反馈。
①“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地方说理。”
这是周恩来耳闻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不解。(板书)并引导学生了解那些本属于中国的土地,却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被称之为是“租界”。
②“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这是周恩来亲眼目睹中华不振。(板书)通过解析妇女、洋人、中国巡警和围观群众的做法来感受中华不振,激发学生情感。
3、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拓展课外知识(当时中国和中国人民承受的屈辱),加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四、感悟“伟大志向”
1、重回修身课,理解周恩来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2、虽然如今的祖国日益强大、繁荣昌盛,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同学们,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3、在如今,同学们,你们就是奔涌的后浪,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崛起的中国而读书,而奉献,加油!
五、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 中华不振 立志
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