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6 08:5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
[]
(
教材分析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从而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西北、东北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叙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
课前准备
)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疯狂的抢劫持续了十几天。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大火三日不灭,这座举世闻名的人类文化宝库惨遭浩劫。
二、进入新课
(一)英法联军发动战争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但是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2、战争进程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2)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比
项目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割九龙司一区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英法各800万两白银
开埠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增开天津为商埠[]
其他权利的丧失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3、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二)火烧圆明园
展示材料1: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以及图片讲述的是哪一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两个强盗是谁?
火烧圆明园;
1860年;
英国和法国。
展示材料2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
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1、教师讲解: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瑷珲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1)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2)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3)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4)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
从战争的影响看:(1)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2)赔款增加:第一次是赔款2
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3)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三、本课小结
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
(
教学反思
)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