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 7.2我国的植物资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 7.2我国的植物资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05 21: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7章
第二节:我国的植物资源
(主要的植被类型)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源及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会是怎样的。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
1.知识: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能力: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完成,主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课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源”的资料。在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1.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互补、课后拓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拔、调节,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此外,还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一、导入:
播放多媒体片段:
大屏幕上出现:高大树木构成郁郁葱葱、茂密的森林,丛生的灌木,“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场面,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
二、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一些不同地区、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特点,如南方、北方、沙漠等。区分不同的植物类型。
之后,教师播放多媒体片段补充,屏幕上先后出现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的乔木组成的常绿阔叶林、以松、杉为主的针叶林、一望无际的草原、风湿肆虐的荒漠等图片。
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比较几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并结合所得推断:我们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
在学生发表各种观点理由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三、当堂训练:
1.下列不属于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的是( )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草原
2.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 )
A.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C.落叶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D.针叶林自然保护区
3.长江流域分布有常绿阔叶林的气候条件特点是( )
A 气候炎热湿润
B 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干燥寒冷
C 夏季温凉,冬季寒冷
D 终年高温多雨
4.以松、杉等植物为主的植被是 ( )
A.针叶林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板书设计: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四、课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