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一章
声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都是噪音
2.
老师站在教室里讲课跟在操场上讲课相比声音要洪亮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教室里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
老师在教室内讲课的声音大
C.
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
D.
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
3.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强弱不同
4.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
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
5.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A.
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
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
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
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6.
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7.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
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
8.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
秒,当时气温
,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A.
秒
B.
秒
C.
秒
D.
无法确定
9.
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
。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
A.
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
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
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
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10.
用力敲鼓会比轻轻敲鼓声音大,这二次声音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11.
智能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12.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13.
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
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14.
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A.
B.
C.
D.
15.
笛子发出悦耳的笛声,发声的物质是
?
A.
手指
B.
笛管中的空气柱
C.
笛管
D.
嘴唇
16.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
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
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⑤教室外婚庆的爆竹声;
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音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17.
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下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调
音色
B.
响度
音色
C.
音调
响度
D.
只可能是音色
18.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
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
19.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使之振动发声。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若两次钢尺振动的幅度一致,则两次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0.
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40分)
21.
甲音叉每分钟振动
次,乙音叉半分钟振动
次,则甲音叉振动的频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音叉的振动频率。甲音叉的振动周期为
?秒。
22.
如图所示,敲击右边音叉时,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小球
?(填“会”或“不会”)振动,而若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将
?(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球振动,这是因为
?。
23.
敲击音叉时,音叉便会快速振动,使附近的空气一起振动,这些空气的振动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形成声波。声波通过介质将声源振动的信息和
?传播开来。声波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声音的
?特征会发生变化。太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热核反应,我们都能感受到核反应所释放的光和热,却听不到核爆炸的巨响,这是因为
?。
24.
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25.
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
?
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
?
效应。
26.
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
27.
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到
?。
28.
声音的特性是指
?
、
?
、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
不同来判断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
大,“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
?
高。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10分)
29.
人站在广阔的田野里高喊时,能否听到回声?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30.
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到
?
。()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LatexErr]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内接收到经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
与潜艇
的距离
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A
3.
C
4.
D
【解析】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到
[LatexErr];不同的人听觉范围不同,人的听觉范围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声音的范围越来越小。
5.
C
【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
6.
A
7.
C
8.
B
【解析】根据
,
则声音传播
的时间:
,
则李明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
。
9.
B
【解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的声音较吵,是尚能忍受的嗓声环境,但是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选项B正确。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解析】从图形上可以看出,选项A、B、D三种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只有选项C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15.
B
16.
C
【解析】题目中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的声音有: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教室外婚庆的爆竹声,所以选项C正确。
17.
B
18.
D
19.
A
20.
C
【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
第二部分
21.
小于;
22.
会;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
【解析】在空气中做这个实验,当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时,引起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又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左边音叉振动,泡沫小球会振动;但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缺少传播振动的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当右边音叉振动,左边音叉不会振动,小球当然也不被弹开。
23.
疏密波;能量;响度;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4.
分贝;减小
25.
音色;双耳
26.
振动;停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
27.
赫兹;
赫兹
28.
音调;响度;音色;音色;响度;音调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谁在说话。“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曲高和寡”是指声音很高,能一起唱的人很少,指声音的音调。
第三部分
29.
略
第四部分
30.
(1)
;
【解析】人耳只能听到
到
,即
到
之间的声音。
??????(2)
【解析】超声波从潜艇
传到潜艇
的时间:
,
潜艇
与潜艇
的距离:
。
第6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