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3题。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初步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学生从小朋友参加“老鹰捉小鸡”游戏这样具体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尽可能培养学生归纳和有序整理算式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难点:探究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以吸在黑板上上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游戏导入法、主题画导入、奖品激励法、等。
游戏导入法:师:老师和同学们做个游戏好吗?大家听清游戏的要求:老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个数,然后另一个同学也说一个数,使你们出的数合起来就是我说的这个数。
师:现在我来示范一下。(指名两位学生配合。)
师:“我出5”(配手势)
学生说2的,同桌说3。(配手势)
师:我出6(配手势).由学生配合完成(配手势)。
其余学生观看,了解游戏规则后,参与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有人说,幼虎、幼狮的是在玩耍中学习捕猎技巧的,我想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样。
故事激趣导入:
师:大家都说小猴子很聪明,今天老师就讲一个有关小猴的故事。从前有个老人养了许多猴子,每天他都给猴子喂板栗。平时他总是早晨喂1个,晚上喂2个板栗。(板书:2 1)可是有一天小猴子们吵闹着要老人多喂些板栗。老人想了想就说:“好吧!以后早晨喂2个,晚上喂1个,这样你们就满意了吧!”
“小猴子们听到了,高兴得到处叫:‘早晨吃两个了,晚上吃1个咯’。小朋友们,你们说小猴子们聪明吗?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他们每天吃的还是3个,总数一样多啊。”
师:“原来小猴吃的总数一样多,2+1=3,1+2=3,1天吃的总数都是3.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们肯定比小猴子聪明多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智慧老人为我们除了哪些问题!”
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1
师用课件出示课本31页例题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学生:他们在玩老鹰抓小鸡。
教师:你还能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在玩游戏的有4人,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也想来参加游戏。
教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问:现在图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并列出算式:4+2。
教师:你真棒。可是你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这是把玩游戏的小朋友和又来的小朋友合起来。
教师:对了,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到一起,用加法计算。你会计算4十2呢?
如果学生知道怎么算,就让他说说,然后让学生操作小棒等学具试一试是不是这样;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算,就让学生操作小棒等学具观察一下得数是多少,怎样想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引导。
学生相互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师:请摆小棒的同学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学生:我先数4根,再数2根,然后合起来数,一共是6根。所以4+2=6。
教师:如果不摆小棒,你怎样想呢?
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想法:⑴从4开始,往后数两个数,5,6,所以4+2=6。(2)想:4和2合起来是6,所以4+2=6。
教师:这个发现很重要,我们对比起来看一看。
6
/ \
2 4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想数的组成可以计算加法算式。
教师:想下面的数的组成,你能计算哪些加法算式呢?
6 6 6
/ \ / \ / \
2 4 5 1 3 3
引导学生说出想5和1组成6,可以计算5+1=6,1+5=6等。
2、教学例题2.
师:解决了操场上的数学问题,我们也来做个游戏吧!游戏规则是:老师发布指令,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速度要快,动作要轻。然后在游戏中发现数学问题。大家听明白了吗?
先选择两个学生拿磁性卡片示范一下。
师:先拿出5根小棒(或其他的东西)摆在左边,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右边。你能根据刚才的游戏提出问题么?
生:一共有几个小棒?
师:谁能列式?
生:5+2=7
师: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从左边往右边看的,左边和右边的合起来就可以了。
师:对,左边5个,右边2个,合起来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学生的式子不一样。那么师追问:“这个式子不一样,错了吗?”
指名回答。让学生知道从右边往左边看,就可以列出另一个算式。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到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得数是一样的。
课堂小结:
这两个算式加号前面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交换了位置,而得数不变。因为这两个算式都是求5跟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方式感悟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例题3:。
教师课件出示例题3的主题图后,让学生数一数左边有几朵花,右边有几朵花。完成填空。进一步体会在加法算式里,等号前面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的规律。
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5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交流方法。
达标反馈
1、完成课本31页“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让学生游戏。教师巡视辅导。游戏完后师评价。
2、完成课本31页“课堂活动”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交流方法。
答案:略。…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学生说一说。
师:加法,就是把两边的合起来。我们还发现了,交换这两个数的位置,的数不变。
【设计意图】师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课本第33页,第3题。
答案 :第3题:7 5 2 3 4 4 3
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365760036322028575003632202057400363220171450026416017145002641604+2=6 5+2=7 4+3=7
2+4=6 2+5=7 3+4=7
教学资料包(机动栏目,每个单元至少一个即可)
教学资源
飞机与7
美国波音飞机制作公司与数字“7”结下了不解之缘.
波音公司生产的各型飞机中,型号的头尾均为“7”,如波音707、727、737、747、757、767等.
1954年7月,第一架波音喷气客机试飞成功并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书的号码是“70700”.为纪念这次成功试飞,同时也受当时美国人以“7”为幸运数字的影响,再加上当时波音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觉得“707”容易上口,波音公司决定把美国的第一架喷气客机命名为“波音707”。以后又陆续推出了波音727、737……从而构成波音公司的“7”氏大家族.
练习题
1、填空
114300198120
57150081280
2、看图列式计算。
(1) △△ ▲▲▲▲
528955107950
914400180340 (2)
3086100175260723265180340
(3)
102870099060
102870099060
3、画一画。
答案:1、6 1 7 7 7
2、(1) 2+4=6 (2) 1+5=6 5+1=6 (3)3+4=7 4+3=7
3、略
资料链接
生活中的“7”
美国一项科学研究指出,每天7小时睡眠时间是最适合人体的睡眠时长。
根据化学家定义,pH值为7代表溶液“中性”,即非酸亦非碱。纯净的水pH值即为7,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pH值则非常接近7。
1899年,“七年之痒”一词首次被记载。玛丽莲·梦露1955年出演美国电影《七年之痒》,讲述了一对夫妇结婚7年后出现的感情危机。此后,七年之痒一词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几乎成为婚姻坎的代名词。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自1989年发行至今,已经被翻译为38种语言,销量超过500万册。书中提及的7个习惯给了无数人启发。
在英国,银行开户人必须年满7岁才能从银行提款。
此外,骰子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为7。世界最高级酒店为七星级酒店,它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二大城市迪拜的“帆船酒店”。
自然数的产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还不会用数来表示物体的多少,而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例如,狩猎时常把武器和猎人一一搭配起来(一人一件).又如,放牧人早晨出去放羊,往往用石马和羊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检查羊的只数;晚上回来,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羊有没有丢失,人类经过这种长期的实践,才逐渐形成了“多”和“少”的概念.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增多,人们在世世代代反复应用标准集合来表示多少的过程中,渐渐地把数从具体物体的集合中抽象出来.以后,随着文字的发展,在用刻线表示数的基础上,逐渐创造了抽象的符号.例如,“1”“11”发展为“一”“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