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文档属性

名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7 09: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昨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游览了德国的城市哥廷根,知道了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课件出示)
3.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二、品读学文
1.默读课文,体悟风情。
师:是什么让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 体现奇丽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民族奇特的句子,然后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感受“奇丽的景色!”
学生汇报交流(请学生说,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a、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体会景色“奇”在哪里。(“任何”“家家户户”表现“奇”)
b、引导学生想象、描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随机出示课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表现“丽”),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造句。
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a、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师:想去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吗?
b、播放课件,欣赏。
师:走在这样的小镇上,你有什么感受呢?
c、指导朗读、背诵。
3.体会“民族的奇特”
师:这么美的景色是怎么产生的呢?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理解德国民族养花的奇特。
4、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1)结合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境界吗?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举例子,
师: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生接读第2自然段部分文字,课件出示)
师: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生接读第3自然段写景的部分,课件出示)
5.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1)导语: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会)
从哪看出来?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回到德国看到“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如此长的时间景色依然没有改变,所以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齐读)
(2)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齐读)
  .理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a、师:正是这样的境界,使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四十五年前,仿佛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梦的?
b、拓展阅读,帮助理解。
  c、课外阅读作品: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我们来看看他写的一本书——《德国印象》的一个片段。
读书,思考,理解“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
c、小结。
四、积累语言:摘抄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美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