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普陀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06 16: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期中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20克 B. 200克 C. 2千克 D. 2000 亳克
2.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发声
C. 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D. 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4. 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路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这是为了(  )
A. 控制噪声源 B. 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C.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D. 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
5.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我们能看到自身不发光的物体
B. 桥在湖水中的“倒影”
C. 在水中看到岸上的路灯比实际位置偏高
D. 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敌情
6.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7.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为45°, 则折射角可能是(  )
A. 0° B. 28° C. 45° D. 55°
8. 如圈所示的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9. 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凸透镜会聚光线
B. 小孔成像
C. 凹透镜发散光线
D. 平面镜成像
10.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处,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移动光屏,一定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②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③移动光屏,再次成像的像距为30cm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二、填空题(共33分)
11. 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该原理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的;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______, 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测量还需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实验室质量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12.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特征。“曲高和寡”主要描述声音的______特征,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沙沙的细雨须侧耳倾听,这是由于声音的______不同,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
13.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______,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一个很小的方形孔上,在小孔另一侧较远的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______(选填“圆形”或“方形”)。
14. 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30°时,入射角为______度;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为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城市建筑物有些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是因为发生了图中______(选填a或b)的现象。
15. 某同学身高是17.5______(填单位),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米,当他向镜面前进2米,则他与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米。此过程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16. 如图所示,光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时发生折射现象。若以AB为界面,则______为入射角,______为折射角;若以CD为界面,则______为入射角,______为折射角,CD的______(选填“上面”或“下面”)是空气。
17. 如图所示的照相机,它的镜头是______透镜,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______(填成像性质),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像的大小将______,像距将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如图所示,用DIS声学系统探究声音的特征,当声波传感器置于音量不变的音箱旁,系统就能记录声音的波形,并通过屏幕显示。现通过改变传感器与音箱的距离进行实验,如图中a、b所示。请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波形图,并分析相关条件回答:
(1)观察两次实验的波形图可得出:传感器接收到的两次声音的音调______,响度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a和b两图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三、作图题(共10分)
19.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0.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21.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2. 在图中,AB为物体, MN为平面镜,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四、综合题(共27分)
23. 如图(a)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厘米。如图(b)所示是______(填写物理量和仪器的名称),它是测量______的工具。
24. 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和白纸上标记的镜面位置。
①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玻璃板后放一根等大的未点燃的蜡烛N。小芳从______这一侧观察并移动______找像,图中镜面的位置是在______(均选填“M”或“N”) 这一侧沿镜面在白纸中央划出的一条细线。
25. 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他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
(1)实验中,使用一块小尺寸的_____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作为反射面。
(2)实验记录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是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从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始终在法线的______(选填“两侧”或“同一侧”)
(3)按图示光路示意图,将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白处。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度) 反射光线 反射角(度)
1 AO 50 OB 50
2 CO 40 OD 40
3 EO 20 OF 20
以上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发生反射时______。
26. 某小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实验。让激光以不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斜射入空气,观察光线偏折的方向,测量入射角大小及对应的折射角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入射角 折射角 角度大小比较
23° 15°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6° 23°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1° 31°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表二:当光空气斜射入水
入射角 折射角 角度大小比较
23° 18°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6° 27°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1° 37°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 “大于”、“等于” 或“小于”)
②当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时,入射角______,折射角______。(均选填 “增大”或“减小”)
③______(选填“玻璃”或“水”)对光的折射本领强。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实验器材有:______、 光屏、凸透镜、蜡烛和火柴等。
②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③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光屏上出现了圆形亮斑,此时光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______(选填“是”或“不是” )像距。在找像的过程中,小明将光屏一直向右移动,当出现了清晰的像,便开始记录数据,同组的小华认为小明的找像过程不妥,两人商量后进行了必要的操作并找到了像的位置,请写出他们的必要操作过程______。在归纳实验结论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和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28. 在“光的反射”学习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用牙签模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模拟作品如图所示,结合模拟作品老师提出两个问题。模拟反射光、入射光的位置(模拟活动,请忽略入射点的位置)
问题①为什么牙签只能模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即光的传播路径,而不能模拟“光线”?
问题②如何在原有的器材基础上进行改进,以达到可以模拟“光线”的目的?
针对这两个问题,请表达你的观点或建议。
针对问题①写出你的观点______。
针对问题②写出你的建议______。
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期中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20克 B. 200克 C. 2千克 D. 2000 亳克
【答案】B
2.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发声
C. 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D. 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3.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A
4. 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路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这是为了(  )
A. 控制噪声源 B. 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C.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D. 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
【答案】C
5.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我们能看到自身不发光的物体
B. 桥在湖水中的“倒影”
C. 在水中看到岸上的路灯比实际位置偏高
D. 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敌情
【答案】C
6.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7.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为45°, 则折射角可能是(  )
A. 0° B. 28° C. 45° D. 55°
【答案】B
8. 如圈所示的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答案】C
9. 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凸透镜会聚光线
B. 小孔成像
C. 凹透镜发散光线
D. 平面镜成像
【答案】A
10.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处,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移动光屏,一定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②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③移动光屏,再次成像的像距为30cm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答案】C
二、填空题(共33分)
11. 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该原理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的;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______, 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测量还需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实验室质量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答案】 (1). 摆的等时性 (2). 定量比较 (3). 秒 (4). 立方米 (5). 托盘天平
12.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特征。“曲高和寡”主要描述声音的______特征,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沙沙的细雨须侧耳倾听,这是由于声音的______不同,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
【答案】 (1). 音色 (2). 音调 (3). 频率 (4). 响度 (5). 幅度
13.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______,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一个很小的方形孔上,在小孔另一侧较远的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______(选填“圆形”或“方形”)。
【答案】 (1). 直线 (2). 小 (3). 圆形
14. 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30°时,入射角为______度;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为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城市建筑物有些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是因为发生了图中______(选填a或b)的现象。
【答案】 (1). 60 (2). 0 (3). 180 (4). a
15. 某同学身高是17.5______(填单位),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米,当他向镜面前进2米,则他与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米。此过程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答案】 (1). 分米(dm) (2). 2 (3). 不变
16. 如图所示,光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时发生折射现象。若以AB为界面,则______为入射角,______为折射角;若以CD为界面,则______为入射角,______为折射角,CD的______(选填“上面”或“下面”)是空气。
【答案】 (1). 4 (2). 2 (3). 3 (4). 1 (5). 下面
17. 如图所示的照相机,它的镜头是______透镜,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______(填成像性质),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像的大小将______,像距将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凸 (2). 倒立缩小的实像 (3). 变大 (4). 变大
18. 如图所示,用DIS声学系统探究声音的特征,当声波传感器置于音量不变的音箱旁,系统就能记录声音的波形,并通过屏幕显示。现通过改变传感器与音箱的距离进行实验,如图中a、b所示。请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波形图,并分析相关条件回答:
(1)观察两次实验的波形图可得出:传感器接收到的两次声音的音调______,响度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a和b两图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答案】 (1). 相同 (2). 不同 (3). 距离声源越远,得到的声音响度越小,但音调不变
三、作图题(共10分)
19.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20.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答案】
21.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答案】
22. 在图中,AB为物体, MN为平面镜,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答案】
四、综合题(共27分)
23. 如图(a)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厘米。如图(b)所示是______(填写物理量和仪器的名称),它是测量______的工具。
【答案】 (1). 1 (2). 4.50 (3). 电磁打点计时器 (4). 时间
24. 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和白纸上标记的镜面位置。
①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玻璃板后放一根等大的未点燃的蜡烛N。小芳从______这一侧观察并移动______找像,图中镜面的位置是在______(均选填“M”或“N”) 这一侧沿镜面在白纸中央划出的一条细线。
【答案】 (1). 确定像的位置 (2). M (3). N (4). M
25. 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他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
(1)实验中,使用一块小尺寸的_____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作为反射面。
(2)实验记录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是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从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始终在法线的______(选填“两侧”或“同一侧”)
(3)按图示光路示意图,将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白处。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度) 反射光线 反射角(度)
1 AO 50 OB 50
2 CO 40 OD 40
3 EO 20 OF 20
以上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发生反射时______。
【答案】 (1). 平面镜 (2). ON (3). 两侧 (4).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6. 某小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实验。让激光以不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斜射入空气,观察光线偏折的方向,测量入射角大小及对应的折射角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入射角 折射角 角度大小比较
23° 15°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6° 23°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1° 31°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表二:当光空气斜射入水
入射角 折射角 角度大小比较
23° 18°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6° 27°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1° 37°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 “大于”、“等于” 或“小于”)
②当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时,入射角______,折射角______。(均选填 “增大”或“减小”)
③______(选填“玻璃”或“水”)对光的折射本领强。
【答案】 (1). 小于 (2). 增大 (3). 增大 (4). 玻璃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实验器材有:______、 光屏、凸透镜、蜡烛和火柴等。
②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③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光屏上出现了圆形亮斑,此时光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______(选填“是”或“不是” )像距。在找像的过程中,小明将光屏一直向右移动,当出现了清晰的像,便开始记录数据,同组的小华认为小明的找像过程不妥,两人商量后进行了必要的操作并找到了像的位置,请写出他们的必要操作过程______。在归纳实验结论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和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答案】 (1). 光具座 (2). 同一高度 (3).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 不是 (5).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 (6). 一倍焦距 (7). 二倍焦距
28. 在“光的反射”学习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用牙签模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模拟作品如图所示,结合模拟作品老师提出两个问题。模拟反射光、入射光的位置(模拟活动,请忽略入射点的位置)
问题①为什么牙签只能模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即光的传播路径,而不能模拟“光线”?
问题②如何在原有的器材基础上进行改进,以达到可以模拟“光线”的目的?
针对这两个问题,请表达你的观点或建议。
针对问题①写出你的观点______。
针对问题②写出你的建议______。
【答案】 (1). 见解析 (2). 见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