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前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浓缩的人生、场景中的自我。前言部分即对古代美术品中的手印、雕塑和埃及壁画中的猜想。第二部分是对画家丢勒、金农、普桑、真蒂莱斯基自画像的鉴赏与体会,认识到自画像是对美术家本人的自我认同和理想角色的一种定位。第三部分是通过伦勃朗的人生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欣赏来让学生体会一位美术家的人生经历(如同文学家笔下的自传)。第四部分是美术家在场景中的体现,也是一种美术家真实的情感和人生状态的体现。本堂课的教材内容组织严谨,结构流畅,内容精炼。作为新课程,新理念,本人会以教材为蓝本,对一些内容进行一些提炼作为重点,同时增加一些新的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作为补充。
二、 教学目标
⑴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⑵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⑶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兴趣—理解—创造
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从凡高自画像开始,进入欣赏画家自画像,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身心状态,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 设计思路
通过对凡高这样的世界级和具有争议的绘画大师的自画像,引起学生的感触,之后随着对画家自画像的观察与深入分析比较,让同学们体会画家自画像是真实自我的体现与内心的一种独白。在欣赏与体验过后达到教学目标。之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自拍或自画。布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
四、 教学重点
探究画家(丢勒、库尔贝、齐白石、金农、伦勃朗、赵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通过鉴赏提高审美水平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自画像如何成为作者内心的一种独白,和真实自我的一种体现。
六、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多媒体设备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课件
参考资料: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参考图片、相关网页、博客
学生准备: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笔记本
七、 板书设计
多媒体板书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一、引出课题二、观察、感受、比较、思考三、欣赏、体会四、总结教学环节五、课后活动拓展 在屏幕上出示凡高的《星空》,然后请同学们猜猜,在你们的心目中他应该是什么样,同学们讨论思考之后,屏幕打出凡高的照片与自画像,让同学们比较一下想象中的凡高与所看到的凡高的差异,同时比较自画像与照片。第一节: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出示丢勒自画像(讨论自画像上的形象气质,能不能体现画家的职业)教学生如何欣赏(角色定位:神的化身)。2、出示库尔贝自画像(高傲自大)让学生根据他的自画像说说对他的印象和感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3、出示金农与齐白石自画像,让学生定位并且比较东西方美术家自画像的差异。第二节:浓缩的人生1、出示3张伦勃朗不同时期(青、中、老年)的自画像并在幻灯上标出分析来展示伦勃朗一生中不同时期的遭遇,让学生通过自画像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2、课后拓展:关于弗里达.卡洛的自画像人生。第三节:场景中的自我请学生在《不相称的婚姻》中找出作者(互动);分析在《听琴图》当中的宋徽宗并与帝王像中的形象简单比较。展示一系列不同画派不同国籍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画家的自画像。自画像是美术家对自身作为人和作为美术家的认同,是自身一生境况的真实反映,是展示美术家心灵的方式。 美术家笔下的自画像就如文学中的自传体,起到了一定的记录作用。美术家用画笔,通过形象、表情、服装、场景等的塑造把自己描绘、修饰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把自己展示在大家的眼中。教学流程课后练习(尝试):请同学们使用简便的工具(铅笔、彩铅)尝试练习画一幅自画像(或者自拍)。要求:板书在多媒体上。 让学生通过猜测与实际看到画面之间的差异引起兴趣,同时通过设置疑问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第一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让学生学会鉴赏自画像。第二节:让学生体会艺术家笔下的自我是对自己真实人生状态、人生遭遇历程的一种描绘与体现。第三节:艺术家在场景中对自身感受的恰当展现,和对自身更主观真实的体现。学生获得更全面广阔的视野,加深理解。学生通过课程对所学内容获得整体印象,通过总结加深他们的整体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学生活动通过以上的观察体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求证意识,从而使整堂课的目标得到升华。(共25张PPT)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
金农 《月华图》
金农的《自画像》
欣赏课本60页:《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
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
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欣赏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
丢勒的自画像
达芬奇《自画像》
普桑 《自画像》
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达芬奇《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1629
伦勃朗自画像1640
伦勃朗自画像1650
伦勃朗自画像1627
伦勃朗自画像1660
伦勃朗自画像1661
伦勃朗自画像1669
毕加索 自画像1906
毕加索 自画像1896
毕加索 自画像1901
毕加索 自画像1907
毕加索 自画像1938
毕加索 自画像1973
委拉斯贵支《宫娥》
维米尔的《画室》
赵佶 听琴图
《西园雅集图》
宋徽宗像
徐悲鸿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