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情感态度,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教学难点: 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
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关于读书的文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我的“长生果”》。
在学习新课之前,大家一块来看看老师昨天收集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些名人对书的一份领悟。
指名学生读名言,体会名人对于读书的感悟。
以名人关于读书的格言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
2.默读思考: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
1.指名学生读、互相评议、纠错。
2.同学讨论、交流,自由回答。
此环节为粗略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应注重从“整体”着眼,同时,要让学生关注与文章结构思路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精读课文
3.探究:读书给作者带来了这么多的收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
4.作者把书比作了什么? “长生果”指的又是什么呢?
长生果指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
作者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小组交流、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
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
在品味中学习品味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感受,逐步形成品味语言的习惯与能力。
咀
嚼品味 5.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的呢?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
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再次朗读精典语段,全班同学交流、体会,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课后延伸 出示各个职业的工作人员对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画家说:
书里有许多美妙的图画,看着它,可以看到很多五彩缤纷的图像。
作家说:
书里有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故事,读着它,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科学家说:
书里有令人心动的奥秘,研究它,可以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
学生默读、学生代表有感情的朗读。
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构思别出心裁
读书
叶文玲 突出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本文的学习,精心设计,注重学生的活动,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以致用,使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较好地完成了本文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