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07 16:36:55

文档简介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 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基本概念。
学习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学习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学法指导: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仔细听讲勤练, 总结归纳。课后练习巩固,反思。
【预习】
① 3CO+Fe2O3=2Fe+3CO2   ② 2KI+Cl2=2KCl+I2
有无得失氧                         
有无化合价变化                       
有无电子转移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狭义涵义:发生了氧元素得失的反应。
广义涵义(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本质涵义(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①氧化剂: 被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 ( 电子)的物质,
具有氧化性, 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是还原产物。
②还原剂: 被氧化,反应中元素化合价 ( 电子)的物质,
具有还原性, 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是氧化产物。
三.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法
(1) 双线桥法:
图示:         失去 ne— 电子
还 原 剂 + 氧 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得到 ne— 电子
注意点: a 首先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b 用双箭头表示,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为同一元素
c 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
【课堂练习】
1、用双线桥标明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并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F2 + 2H2O = 4HF + O2 ② 2Na + 2H2O = 2NaOH + H2↑
SO2+2H2S=3S↓+2H2O ④ 2KI + Cl2 = 2KCl + I2
⑤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⑥.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用单线桥标明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并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氯气与钠 2、氯气与铁
3、氯气与氢气 4、氯气与水
【课后练习】(把答案写在题号前)
1、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3CuS+8HNO3 =3Cu(NO3)2+2NO↑+3S↓+4H2O
B. 3Cl2+6KOH =5KCl+KClO3+3H2O
C. 3H2O2+2KCrO2+2KOH =2K2CrO4+4H2O
D. 3CCl4+K2Cr2O7 =2CrO2Cl2+3COCl2+2KCl
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 B.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 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Cl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5.人体防“锈”抗衰老从某个侧面来讲主要是抗氧化过程。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A.作还原剂 B.作氧化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6.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大多以化合态存在,而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许多单质如金属铁、单质氯等。试想,如果把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得到电子
C.有可能被氧化,也有可能被还原 D.一定由高价变为零价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一定不是同一物质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8.必须加入氧化剂后才能发生的变化是
A.Cl2→ Cl- B.Cl-→ Cl2 C.Cu2+→Cu D.CO32-→CO2
9.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 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H2SO4=.Na2SO4+CO2↑+H2O D.MnO2+4HCl MnCl2+Cl2↑+2H2O
10.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SO3 + H2O = H2SO4 B.2Na2O2 + 2H2O = 4NaOH + O2↑
C.2F2 + 2H2O = 4HF + O2 ↑ D.2Na + 2H2O = 2NaOH + H2↑
1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入太空。此次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
C.在此反应中N2O4作还原剂
D.R的分子式为C2H8N2
1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1∶1∶1 B.2∶2∶1
C.2∶3∶1 D.4∶3∶2
13.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A.1 :1 B.2 :1 C.1 :2 D.3 :2
14.1962年,英国青年化学家巴特莱特将PtF6和Xe 按等物质的量之比在室温下混合后首次制得含有化学键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 Xe + PtF6 → XePtF6有关此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Xe是氧化剂 B. PtF6是氧化剂
C. PtF6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15.用KMnO4氧化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 HCl.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 2+ 5Cl 2↑ + 8H2O
(1)15.8g KMnO4能使多少克HCl发生上述反应?有多少克HCl被氧化?
(2)上述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错题整改区】
【教与学的反思】
主备人:张霞
审核人:李新宇
错题题号: 错因:
纠错:氯气的性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氯水的微粒成分,掌握HClO和次氯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的微粒成分,HClO和次氯酸盐的一些性质。
学习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法指导: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仔细观察, 总结归纳形成结论。课后练习巩固,反思。
【预习】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溶解度 能溶于水: 密度
特别提醒(不一定为物理性质): ①氯气有毒; ②氯气易液化,液化后称“    ”,为    物,其成分为       。③液氯可储存于    中,说明                    。④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 。
P42【观察与思考】【实验1】氯气的颜色;闻氯气的气味。
2、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氯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P42【观察与思考】【实验2】【实验3】【实验4】
Ⅰ.Cl2与金属的反应
(1)Na在Cl2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2) Fe在Cl2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FeCl3溶于水后溶液的颜色                          
(3) Cu在Cl2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CuCl2溶于水后溶液的颜色                          
【思考】Cl2与金属反应有何特点,又说明了什么?
【总结】Cl2在一定条件下   (填“能”或“不能”)跟绝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盐。
Cl2与可变价态的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    (高或低)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Cl2具有         性。
Ⅱ.Cl2与非金属的反应
(1)H2在Cl2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工业制盐酸的方法                             
*(2) H2与Cl2光照条件下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Ⅲ.Cl2与 H2O 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氯水    色是由于含有     ;氯水具有酸性是由于含有     ;
氯水   使     的红纸(有色布条)褪色是由于含有      ;
(2)氯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   色沉淀是由于含有      。
(3)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                            
液氯中含有的微粒有                            
(4)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的方法为                        
除去氯气中水蒸气的方法为                        
Ⅳ.Cl2与 碱的反应
(1)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作用                                  
(2) 氯气与石灰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作用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3、
3、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次氯酸的弱酸性
漂白粉与水蒸气、CO2作用                        
漂白粉的保存方法                            
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久置的氯水的主要成分              (与2.Ⅲ.(3)比较理解记忆)
(3)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漂白作用: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      。
次氯酸杀菌作用: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
4、氯气的用途
见P44【拓展视野】)。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与氯水均是混合物      B、液氯无酸性,氯水有酸性
  C、液氯和氯水都有漂白性 D、液氯无色,氯水呈黄绿色
2、自来水一般是用少量的氯气消毒。如果实验室中没有蒸馏水,可以用自来水配制
某些急需的溶液,但有些溶液若用自来水配制,则明显会导致药品变质。下列哪些药品不能用自来水配制
A、 Na2SO4 B、NaCl C、 AgNO3 D、KNO3
3、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注明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应
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A、Cl2 B、H2SO4 C、NaClO D、KMnO4\
【巩固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管壁上沾附有少量MnO2,除去沾附的MnO2可选用的试剂是
A.蒸馏水 B.KOH溶液 C.稀盐酸 D.浓盐酸
2.在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制备装置中应安装分液漏斗而不能使用长颈漏斗,有关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A.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B.便于控制加入盐酸的量
C.长颈漏斗不便于添加液体
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
3.下列氯化物中,能直接利用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得到是
  A.CuCl2     B.ZnCl2        C.AgCl     D.FeCl3
4、当周围空间不慎有大量氯气溢出时,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A、NaOH B、KI C、NH3 H2O D、Na2CO3
5.为防止污染空气,吸收制取氯气时的尾气选用的吸收剂最好是
 A、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6.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黄色的FeCl2
C、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NaCl     
D、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固体CuCl2
7.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应用,该发生器利用常见的精盐和自来水为反应物。通电时,器内电解槽的极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切断电源后所得消毒液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且对人体无害。与该反应器直接有关的反应是
①2NaCl+2H2O 2NaOH+H2↑+Cl2↑     ②H2+Cl2=2HCl
③Cl2+2NaOH=NaCl+NaClO+H2O        ④NaClO+HCl=NaCl+HClO
A.只有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9.在实验室里,也可以利用以下反应来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请根据反应原理从图中选择合适的制气装置________(填序号)。
10.一般的气密性检验主要是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实验室有时也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下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能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错题整改区】
【教与学的反思】
主备人:张霞
审核人:李新宇
错题题号: 错因:
纠错:溴碘的提取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方法。
2、掌握溴、碘的物理性质。
3、掌握溴、碘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 溴、碘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学习难点: 溴、碘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学法指导: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仔细观察, 总结归纳形成结论。课后练习巩固,反思。
【预习】 【活动与探究】实验,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总结:
1.溴、碘的提取:
从海水中提取溴
          Cl2      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    冷凝    提纯
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 溶液          溴蒸气    粗溴   Br2
(含Br-)     (含Br2)
从海产品中提取碘
【预习】
2.溴、碘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
(1)溴是    色、密度比水 的   体;有   气味,易 。
(2)碘是 色的 体,易 。
(3)溴、碘在水中都溶解度都很  ,但易溶于   、  等有机溶剂。
                      液溴的保存方法:         
3.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氯水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
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溴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规律: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
4.Cl—、Br—和I—的检验:
试剂:               。
原理: Cl—                 
Br—                  
I—                 
5.一些重要的卤素化合物:
 AgI的作用          ,          ;
 加碘食盐中的碘指                  。
【典型例题】
例1.欲将食盐固体与碘的混合物分离开,最好的方法是
A.溶解、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
C.溶解、加AgNO3溶液、过滤 D.加热使碘升华
例2: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
A. Br-、Cl-、I- B. Br-、I-、Cl-
C. I-、Br-、Cl- D. Cl-、I-、Br-
例3: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
A. 试管 B. 瓷坩埚 C. 坩埚钳 D. 铁三脚架
E. 泥三角 F. 酒精灯 G. 烧杯 H. 量筒
(2)第2步:含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 浓硫酸 B. 新制氯水 C. KMnO4溶液 D. H2O2
理由是 。
(4)碘单质的检验。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巩固练习】(1~2个正确选项)
1.溴又称为海洋元素,主要用作制取溴化物,并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摄影材料、灭火剂、选矿、冶金、鞣革、净水等部门作为普通分析试剂和有机合成剂。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之一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2.将适量的Cl2通入溴化钠溶液中,等反应停止后,实验室从该溶液中提取溴通常所需的主要仪器和方法是
A.蒸发皿:蒸发后灼烧 B.烧杯:冷却、结晶、过滤
C.分液漏斗:分液 D.分液漏斗:加萃取剂,振荡静置后分液
3.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对气体X的成分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B.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l2 D.可能含有CO2、Cl2
4.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催化分解KClO3制取氧气,发现制得的氧气中有异常的气味,使该气体通过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该氧气中可能混有
A.Cl2 B.Br2 C.HCl D.CO2
5.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
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
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__。
6.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发病较多的地方病。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加碘。因碘化钾口
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易变质,所以现在一般食盐中添加的是少量碘酸钾(KIO3)。
碘酸钾和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
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
(1)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7.Br2与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用溴水作试剂可以将下列各组内
的液体鉴别出来的是
A.水、四氯化碳、酒精 B.AgNO3、NaOH、KI
C.NaCl、NaBr、NaI D.苯、酒精、NaOH
8.向含有K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进行灼烧,
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A.NaCl和KCl B.KCl和NaBr C.NaCl和KI D.NaCl、KCl和I2
9.已知水溶液中溴可与镁发生下列反应:Mg+Br2===MgBr2。在碱性溶液中溴能发生下列反应:3Br2+6NaOH===NaBrO3+5NaBr+3H2O。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A.少量KCl晶体 B.KOH晶体 C.CCl4 D.Mg
10.溴化碘(IBr)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它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并能与水反应:IBr+H2O===HBr+HIO。下列有关溴化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IBr、Br2、I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在许多反应中,IBr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性强于I2,但弱于Br2
C.在溴化碘与水的反应中,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溴化碘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可生成两种盐
11.在500 g含1.17 g NaCl和0.84 g NaF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静置,过滤,洗涤,称重得到2.87 g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C.氟化钠与AgNO3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D.氟化银难溶于水
12.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 B.每生成1 mol Cl2,被氧化的HCl为2 mol
C.向烧瓶中加入12 mol·L-1的盐酸500 mL,可制得标准状况下Cl2 33.6 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13.U、V、W、X、Y、Z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
(1)U+KOH→V+W+H2O (2)  (3)X+W+H2SO4→U+Z+H2O
其中U和Y是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Z是硫酸盐。由此可以推断它们是:
U ;V ;W ;X ;Y ;Z 。
14. 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可采取如下方法:
(1)向海水中通入Cl2,将海水中的溴化钠(设为NaBr)氧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2)向上述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将(2)所得溶液用H2SO4酸化,使NaBr、NaBrO3中的溴转化为单质溴,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溴后还可得到副产品Na2SO4,写出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4)这样得到的溴中还混有少量Cl2,怎样除去这些Cl2?
【错题整改区】
【教与学的反思】
主备人:张霞
审核人:
干海带
浸泡

过滤
氧化
氯气
提纯



错题题号: 错因:
纠错: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基本概念。
学习重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学习难点: 计算中量的关系
学法指导: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仔细听讲勤练, 总结归纳。课后练习巩固,反思。
四、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1)与同种还原剂或氧化剂作用比较
2Fe + 3Cl2 = 2FeCl3 Fe + S = FeS
氧化性: >
(2)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 
理论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 剂〉 产物 还原性: 剂〉 产物
(3)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判断反应中氧化剂的强弱。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性:
(4)根据金属活动顺序来判断
(5)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对同一元素而言,化合价越高,氧化性 。如:Fe3+>Fe2+;Cu2+>Cu+,
例1、判断下列反应中氧化性强弱
I2+SO2+2H2O=2HI+H2SO4;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A. I2>Fe3+>Cl2>SO42- B. Cl2>SO42->Fe3+>I2
C. SO42->Fe3+>Cl2>I2 D. Cl2>Fe3+>I2>SO42-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课堂练习】
1、在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 2A- +B2 ==2B- +A2; 2C- +A2 ==2A- +C2; 2B- +D2 ==2D- +B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氧化性: A2>B2>C2>D2 B、 还原性: A- >B- >C- >D-
C、 2A- +D2 ==2D- + A2 反应可以进行 D、 2C- +B2 ==2B- + C2反应不能进
五、注意物质中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问题。
例2、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2KMnO4+16HCl(浓)===5Cl2↑+2MnCl2+2KCl+8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2)若消耗0.2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课堂练习】
2.已知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6 mol B.5 mol C.3 mol D.4 mol
【巩固练习】
1、在下列反应中:A.2F2+2H2O==4HF+O2↑ B.2Na+2H2O==2NaOH+H2↑   C.CaO+H2O==Ca(OH)2 D.2H2O==2H2↑+O2↑其中水是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_,
水是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H2SO4+2HCl B.SO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Na2CO3=Na2SO3+CO2↑
3.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由此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B、 还原性:I2>Cl2 
C、 非金属性:I>Cl D、 氧化性:KClO3>I2
4. 根据以下4个反应:
①H2S+I2=S↓+2I-+2H+, ②SO2+2H2S=3S+2H2O,
③2I-+Br2=I2+2Br-, ④SO2+I2+2H2O=H2SO4+2HI。
确定Br-、I-、H2S、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H2S>SO2>I->Br-          B. I->Br->SO2>H2S
C. H2S>I->Br-> SO2          D. I->Br->H2S>SO2
5、ClO2是一种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 +H2C2O4 + H2SO4 △ 2ClO2↑+ K2SO4 +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ClO2是氧化产物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6.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7.试管壁上附着的硫可用CS2溶解清洗,也可倒入热的NaOH溶液将硫除掉,其反应方程式为3S+6NaOH2Na2S+Na2SO3+3H2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A.2∶7 B.7∶2 C.2∶1 D.1∶2
8.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有一部份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9.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已知它的结构式为Cl—S—S—Cl易与水反应: 2S2Cl2+2H2O=4HCl+SO2↑+3S↓.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2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S2Cl2只作氧化剂
C、每生成1mol SO2转移4mol电子 D、S2Cl2只作还原剂
10.在3Cl2+6KOH=5KCl+KClO3+3H2O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A.KClO3 B.KCl C.KCl+H2O D.H2O
11.根据下列反应,推断盐酸应当具有的性质是
①Zn+2HCl=ZnCl2+H2↑ ②2HCl+CuO=CuCl2+H2O ③MnO2+4HClMnCl2+Cl2↑+H2O
A.只有酸性 B.只有氧化性
C.只有还原性 D.有酸性、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12.同一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Cl2+H2O=HCl+HClO B.NH4HCO3NH3↑+CO2↑+H2O
C.3NO2+H2O=2HNO3+NO D.SO2+2H2S=2H2O+3S
13.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元素为-1价)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14.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15.2.4克某金属和足量的氯气充分反应,所得固体比原金属增重7.1克,若该固体为单
一价态的氯化物,则其化学式为
A、NaCl B、MgCl2 C、FeCl3 D、CuCl2
16.将13.4克KCl和KBr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
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克。则原来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1 B、1︰2︰3 C、1︰3︰2 D、2︰3︰1
17.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次氯酸钠。图中瓶乙盛饱和食盐水(已知氯气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小),瓶丙盛浓硫酸,仪器A中盛浓盐酸,C中盛NaOH溶液。试回答:
(1)仪器A的名称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乙装置的作用:
(4)能否省去丙装置并说明理由
(5)实验中若用12mol/L的浓盐酸10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3mol,其主要原因是
【错题整改区】
【教与学的反思】
主备人:张霞
审核人:李新宇
错题题号: 错因: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