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06 21: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中学物理】
“速
度”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注重定义和单位的理解;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和使用方法;
3.
学会用速度公式v=
s
/t
进行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实际生活中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自己尝试进行比较;
2.让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经历测量速度的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经历探究速度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体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人探讨,交流协作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通过制作纸锥、探究其速度大小影响因素以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重点
难点
重点:1.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研究过程,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
2.速度的大小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速度的测量及不同比较方法的理解.
学法指导
学会比较纸锥下落速度快慢的控制;
学会根据各种体验,猜想速度大小的相关量;
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教法指导
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进而提出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课题。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技巧有所突破,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在做“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素养,主要实验方法:实验探究、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电脑模拟法。
教学器材
剪刀、挂图、记号笔、水盒、电脑课件、白纸若干、秒表、一装满水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间有一气泡)、长软尺、一汽车速度计的模型、气球。
教学过程设计

学环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1.说出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常用单位.
2.下列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关系是什么?
千米(km)
、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估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测量验证估测的情况.
4.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回答问题
感受不同单位使用范围.
创设
情景
图片展示
播放?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们的场景,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和?
观察、思考、讨论,发表观点
通过课件生动再现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提出问题:运动会上如何比较快慢?
引出“速度”
联系实际
思考
讨论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活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
,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锥平稳下落,可将纸锥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个纸锥下落的较快?
然后提出问题(课件2)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锥下落快的依据是什么?(相同距离比时间) 
如果让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如何比较它们下落快慢呢?
请大家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相同时间比路程)
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教师小结: 
大家的方法有: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我们比较纸锥下落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速度”
深化概念: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公式:
单位介绍: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
3.6km/h
练习:
20
m/s=
km/h
72
km/h=
m/s
阅读课本109页,认真阅读图5-20与5-21图了解一些物体的速度,学会识读机动车速度表。
向学生介绍限速标志含义
观察
猜想
思考
讨论
联系实际
小组合作
交流
学生来设计并做这个实验,体验两种方法的不同.
对单位时间可能认识上有缺限,会出现对我们物理上所要求的单位时间不一致的说法。
通过课件展示,了解限速标志的含义及超速的危害性
让学生初步感知速度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
深刻的理解要学速度这个物理量
,让学生知道这个研究方法优点。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
公式的
应用

速度的测量
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完成“活动5.5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
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需要测量哪些量?
2.你选用的实验器材是:
刻度尺(米尺)、停表

3.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
然后测量并计算纸锥下落的速度。
实验次数高度/m时间/s速度/m/s123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想办法减小纸锥下落的速度,这样便于测时间;
可以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可以换用气球,也许气球下落的速度要慢些.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器材
;根据构想动手实验探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鼓励提出不同的想法。




解释交通指示牌的物理意义
讲解解题格式
思考并按照步骤做题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生活物理社会
根据计算并相互讨论,进一步体会运动员的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将竞争意识贯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中。
课堂小结
物体运动有快慢
如何比较快慢;
速度的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单位及换算:
单位:米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
h
速度公式:
3、第一次进行计算题的教学,应严格要求,对格式作出规定:①已知:②公式:③代入数据:数据后面要带单位,这是区别小学及初一数学课的唯一的地方,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④计算结果最后做答。
参与讨论总结.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
规范的作题方式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后作业
一、课本112页1、2题;
二、按图课本112页5-24制作“喷气火箭”;
三、了解生活中如何比较行车的快与慢。
四、了解路边交通指示牌的意义,养成遵守交通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路程相同比时间
②时间相同比路程
2、速度①定义
②单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用法及换算关系;
③公式:
《速度》教后反思
我认为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例如:本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测量经验和已有的路程、时间和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知识基础作为学习本节课的铺垫。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创设了情景。
这节课以速度的知识为载体,围绕速度的测量和计算设计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速度的计算,速度的大小计算公

掌握了测量速度的实验器材及操作技能和误差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合适的探究情景,在课的一开始,我插放flsah动画展示动物追逐的场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然后通过演示“纸锥下落”的实验,提出速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出速度的判断方法。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的真实,学生们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主动。
当有一名学生说速度的方向是垂直向下时,我没有直接道出这种做法的缺点,而是给学生留足了时间,点拨其思维,引导学生们自行发现、自行完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有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课一开始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与速度的理解,知道通常情况下人、动物、汽车、飞机、以及光的速度数值,对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速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对超速的危害性有深刻的感触,同时理解国家交管部门限速的必要性,要求学生牢记交通规则理解交通指示牌的实际意义,热爱生命。
我认为本节课设计比较合理、讲解比较到位、学生思维比较积极、气氛比较活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的获取知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我始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协助者,在和谐愉快的气氛里,实现了教与学的共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是课堂练习这个环节比较薄弱,科学探究过程开放性不够,没有让学生熟悉较多的限速知识(例如: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
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同方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10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部分学生完成实验不够彻底,如果能让学生结合速度特点进一步探究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部分学生实验仪器使用不当,实验结果错误;学生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不合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时间,让物理课堂更加切合学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