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总复习
教材简析:
复习课《立体图形的认识》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几种立体图形集中在一起进行整理和复习。教材让学生看图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名称、特征以及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相关立体图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要求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并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并会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学习过了,因此,本课的复习是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由直观形象的感官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形成空间观念,对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的深化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延伸。
由于本节课知识点多,怕学生复习没有头绪,因此我借助“学习单”对这些知识进行自主回顾、梳理,再通过反思,有助于提高整理与练习的质量。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种包含关系。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用S=S侧+2S底计算,
体积公式都可以用V=sh计算。
3、系统的理解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具准备:
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图片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板书:立体图形的认识
观看点、线、面的运动小视频
提问:长方形的旋转能得到什么图形?(圆柱),直角三角形旋转呢?(圆锥)。
那么正方形平移又会得到什么几何体呢?(长方体或正方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平移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旋转 圆柱 圆锥
新课呈现
认识四个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师: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对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自主整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习单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图形名称 图例 顶点 棱 面 高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
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以上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回顾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请问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也用S表=S侧+2S底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教师讲解
③板书:S表=S侧+2S底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
(1)引导学生说出各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讲解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公式V=sh计算
回顾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ppt播放动画,学生观看)
得出结论,板书:V=
回顾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转化数学思想的渗透。(多媒体课件展示)
巩固练习
判断(课件出示,学生抢答)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 )
②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③一个圆柱形杯子的体积等于它的容积。( )
④一个圆柱的高缩小2倍,底面半径扩大2 倍,它的体积不变。( )
⑤、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那么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
(2)解决问题(PPT展示)
①一底面积为300cm2\高为30cm的 圆柱形无盖玻璃容器放在桌子上,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加入20cm深的水,再放入一个棱长6cm的正方体(正方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
③再放入一个圆锥形铁块,完全浸没后,水面又上升了1.5cm,求这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
课堂小结
本节课教会了大家用表格的方式系统的整理知识,还可以用知识树的方法整理知识呢
6、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再次整理立体图形部分的知识
7、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
平移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S表=S侧+2S底 V=sh
面 转化
旋转 圆锥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