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加深对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含义的理解,并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整理和反思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知识的基本策略,并运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区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
2、形成知识网络并能运用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出示情景图。
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周长、面积和容积,今天就来学习周长、面积和容积的知识。
(板书:图形与测量)
设计意图:出示情境图提出现实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要求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梳理旧知
(一、)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米 = ( )分米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米 =( )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 )立方毫米 1 升 =( )毫升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水杯高约1()2、绳长约2跳()3、小华腰围约60()
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5、一个人一次能喝约500()
6、牙膏盒的体积约是40()
(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师:
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用手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并说一说。
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并用手摸一摸,说一说。
生交流后小结:
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作这个图形的周长。
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的面积。
(2)想办法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说说什么是周长。
师质疑: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生1: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周长是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得到的。
生2:圆形的图形我用一条线弯成它的形状,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师:同学们了不起,能运用周长的意义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呢?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C=2(a+b)
生2:正方形的周长是C=4a
生3:圆的周长是C=2Лr或C=Лd
生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分别指名回答
(三、)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都已学习过,回忆一下,同学独立写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板书如下:
生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用字母表示S=ab
生2: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用字母表示S=a?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用字母表示S=ah
生4: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用字母表示S=ah
生5: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底的和乘高的一半,用字母表示S= (a+b)h
师:这五个平面图形每个图形都有面积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请每个同学选择你喜欢的图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面积的推导过程。
同学交流如下:
生1:我们在推导这些图形的面积时用到了剪、拼或割补的方法。
生2: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出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出了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这个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学习方法非常有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请你设计一个网络图能使人一目了然。生汇报如下:
师: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我们先学习的是长方形面积,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把圆分的等份越多,拼成的图形越近似于长方形,所以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真棒,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小结:这幅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网络图,紧密联系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基础。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做到点拨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交流,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是思维的光芒,教师要是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复习表面积和体积
出示课件
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我们都已学习过,回忆一下,同学独立写出来。指名解释:
表面积的概念: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体积的概念: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它的体积。
正方体:S=a×a×6
长方体:S=(axb+axh+bxh) ×2
圆柱体S=侧面积+底面积×2
说出物体体积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知识探索的过程,在趣味数学中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善学乐学!提升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三、拓展应用。
四、师生交流,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看来只要勤动手,爱动脑,一定会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