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7 12: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1.11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分值:100分 形式:闭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每题3分,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中国从近代开始,遭到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外来侵略。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2.“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人内部仇杀亿万千人
3.与下列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日中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4.“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是书”指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定国是诏》
5.洋务运动“自强”而不强,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破坏,不积极帮助弱国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B.西方的先进技术根本就不适合于中国
C.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D.清朝的官员都反对洋务运动
6.“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在上述观点指导下,李鸿章创办了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对联哀悼的民族英雄是
A.左宗棠 B.丁汝昌 C.邓世昌 D.徐骧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A.创办新式学堂 B.派遣留学生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创建近代海军
9.“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在《赤子之歌·台湾》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谁的统治
A.西班牙殖民者 B.美国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法国殖民者
10.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舰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11.下列条约中,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日本东京 C.香港 D.南京
1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
14..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
15.“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中国的成立
16.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A.张謇 B.严复 C.魏源 D.侯德榜
17.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最高蓄水水位。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设想的是孙中山,这一设想主要体现了他
A.关心“民族” B.关心“民权” C.关心“民生” D.关心“民主”
18.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的直接目的是
A.反对独裁专制 B.反对迷信盲从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19.“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山
20.Science(科学)被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下列图片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A B C D
二、分析题(计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本特函》
请回答:
(1)英国资产阶级“特别珍惜”这一“机会”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其发动战争最根本的要求到底是什么?(3分)
(2)“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最终是如何体现的?(3分)
22.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观察下图,该照片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的3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合影。
(1)该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我国近代哪场运动中 (3分)
(2)这场运动结果如何?有何影响?(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三分别是谁的言论? 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化?(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至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国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商国是。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回答问题:
(1) 图一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有何影响 (4分)
(2) 指出图二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4分)
(3) 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 假如某人是当时变法的参与者或决策者,为了避免失败,他应该注意些什么?(2分)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2011.11
一.1-5 AABAC 6-10 ACCCA 11-15 CBCDB 16-20 ACADD
二.21.打开中国大门。(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签订《南京条约》。
22.洋务运动;失败,但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它言之有理的也可)
23.(1)材料一:魏源。材料三:孙中山。材料二:维新派,或改革派。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主张变法或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三: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4. (1)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
(2)康有为,光绪帝。
(3)戊戌政变;
如变法不能操之过急,要稳妥推进;要解决好改革后产生的新问题,要有应对策略和措施等。(言之有理即可)
班级 学号 姓名 试场号
……………………………………………… 装…… 订…… 线…………………………………………………
座位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