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曲径通幽----引导层与遮罩层
第2课时 引导路径动画
教学内容分析:
《引导路径动画》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杨宏主编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二单元的内容。在Flash动画制作中经常碰到一个或多个对象沿曲线运动的问题,它是运动对象沿直线运动动画的引申,通过学习引导层的使用,物体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本节是Flash动画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为本校一年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计算机基础比较弱;知识的分析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强;对flash动画制作充满好奇心。
2.学生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Flash的操作界面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时间轴、图层及元件的基本知识,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如何制作复杂的音像动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理解引导层、引导线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引导路径动画的奇妙,培养探究学习精神以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制作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
教学重点:引导路劲动画原理;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线的绘制;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
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方法:教师主要以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法,知识迁移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动画效果的制作,比如“运动的小球”、“游动 的小鱼” 、“苹果落地”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动画的运动轨迹都是直线或线段呢? 教师活动:打开课件展示动画,引导学生回顾所学。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时间分配:3分钟
【新课导入】
展示另一个动画:“生日快乐绕圈运动”,提问: “生日快乐”的运动轨迹与前面做的动画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该动画的字做曲线运动。 此时引导学生:在Flash中如何做出像这样的曲线运动效果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介绍的引导路径动画。使用引导路径动画,可以实现物体沿任意曲线运动的动画。这样,我们就可以创建更丰富更生动的动画效果了。
教师活动:继续在大屏幕上展示动画,提问。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回答问题。 时间分配:3分钟
设计思路:通过把这次课要学习的动画与前面学过的动画做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知识讲授】
1、 什么是引导层和被引导层?
引导层:为实现对象沿着某条曲线运动而设置的图层,用来添加对象的运动轨迹,可以使用铅笔、线条、椭圆和画笔等绘图工具进行绘制。“引导层”位于“被引导层”的上方,层图标为。被引导层:用来放置被引导对象元件,位于“引导层”的下方,图层图标与普通图标一样为 。在普通图层上面创建引导层后,普通图层就会缩进成为被引导层当创建运动动画后,对象就会沿着引导线运动起来。
2、什么是引导路径动画?
将一个或多个图层链接到一个运动引导层,使一个或多个对象沿同一条路径运动,这种动画形式就叫“引导路径动画”。它可以使一个或多个元件完成曲线运动或不规则运动。
教师活动:讲授新知识。
学生活动:听讲。
时间分配:8分钟
【演示】制作沿着曲线运动的小球动画
1.新建flash文档,设置舞台的高度和宽度值,将图层1重命名为“小球”层。)
2.在”小球”层的第1帧画一个小球,把它转换为元件?
3.在图层面板中单击“添加引导层”按钮,添加一个引导层。 4. 在引导层的第1帧用钢笔工具画一条曲线。
5.在引导层的第25帧按F5插入帧。
6.在“小球”l层的第25帧上按F6插入关键帧。
7.在小球的第1至第25帧之间创建补间动画。
8.在“小球”层第1帧上将小球移动到引导线的起始位置,在第25帧上将小球移动到引导线的结尾位置,即分别将元件的中心吸附在引导线上。
9.测试影片,观察效果。
【课堂练习】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将学生两两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练习1】 制作一个小球沿规定路径运动的引导路径动画。
【练习2】 拓展训练:制作一个生日贺卡引导路径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