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满井游记》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24 16:25:00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九课
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
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检查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
燕地( )廿二月( ) 花朝节 ( )
靧面( ) 曝沙( ) 呷浪( )
浃( ) 罍而歌者( ) 浅鬣( )
倩女( )蹇者( ) 髻鬟( )
堕事( ) 飞沙走砾( ) 恶能( )
yān
niàn
zhāo
huì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huán
huī


小组合作,理解重点字词、句子
冻风时作:
局促一室之内:
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
土膏微润:
波色乍明: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冷风

拘束、局限
坐车出行

暖和
肥沃的土地
初,始

美好的样子
美丽的少女
洗脸
梳掠
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展开
在风中散开
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用泉煮。茗,泡茶喝 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夫不能以游堕事:
而此地适与余近:
恶能无纪:
湿透。
晒太阳。
吸而饮。
借代鱼。
未尝。
坏,耽误。
正好。
安、怎么。
记录
研讨与探究
1.概括全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城中余寒
(叙事)
欲出不得
满井春色
(描写)
总:
分:
全景
微润、空阔
心情
若脱笼之鹄
结束全文
(议论)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水、山、柳、麦、人、鸟、鱼
2.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4.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层意。
第一层: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二层: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三层: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5.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
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
6.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7. 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1)将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4)“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课堂小结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拓展迁移
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试用一两句话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满井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
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也许你也有过初春郊游的体验,它让你大开眼界,让你感到大自然的清新。但愿这种种体验,也能使你像袁宏道一样用优美的文笔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着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吧。
二、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检查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
燕地 廿二月 花朝节 靧面 曝沙 呷浪 浃 罍而歌者
浅鬣 倩女 蹇者 髻鬟 堕事 飞沙走砾 恶能
yān niàn zhāo huì pù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 lì wū
四、同桌、小组合作,理解重点字词、句子的意义。
附重点字词:
冻风时作:冷风。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总是,就。
廿二日天稍和:暖和。 土膏微润: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波色乍明:乍,初,始。 山峦为晴雪所洗:被。
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美丽的少女。 洗脸。 掠,梳掠。
柳条将舒未舒:展开。 柔梢披风:这里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罍而歌者: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湿透。
凡曝沙之鸟:晒太阳。
呷浪之鳞:吸而饮。 借代鱼。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尝。
夫不能以游堕事:坏,耽误。
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记录
五、研讨与探究
1.概括全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城中余寒------(叙事) ----欲出不得
----总: 全景---微润、空阔
心情---若脱笼之鹄
满井春色------(描写)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结束全文 -----(议论)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2.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4.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层意。
第一层(从“甘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二层(从“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三层(从“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5.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6.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7. 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七、拓展迁移
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试用一两句话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
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满井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
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也许你也有过初春郊游的体验,它让你大开眼界,让你感到大自然的清新。但愿这种种体验,也能使你像袁宏道一样用优美的文笔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着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吧。
二、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检查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
燕地 yān 廿二月niàn 花朝节zhāo 靧面huì 曝沙pù 呷浪xiā
浃jiā 罍而歌者léi 浅鬣liè 倩女qiàn 蹇者jiǎn
髻鬟jì huán 堕事huī 飞沙走砾lì 恶能wū
四、同桌、小组合作,理解重点字词、句子的意义。
附重点字词:
冻风时作:冷风。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总是,就。
廿二日天稍和:暖和。 土膏微润: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波色乍明:乍,初,始。 山峦为晴雪所洗:被。
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美丽的少女。 洗脸。 掠,梳掠。
柳条将舒未舒:展开。 柔梢披风:这里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罍而歌者: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湿透。
凡曝沙之鸟:晒太阳。
呷浪之鳞:吸而饮。 借代鱼。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尝。
夫不能以游堕事:坏,耽误。
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记录
五、研讨与探究
1.概括全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城中余寒------(叙事) ----欲出不得
----总: 全景---微润、空阔
心情---若脱笼之鹄
满井春色------(描写)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结束全文 -----(议论)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2.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4.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层意。
第一层(从“甘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二层(从“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三层(从“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5.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6.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7.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七、拓展迁移
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试用一两句话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
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