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七下信息技术 2.1向优质看齐--使用公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师大版七下信息技术 2.1向优质看齐--使用公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06 23: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 名
职称
学 校
案例名称 向优质看齐—使用公式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向优质看齐—使用公式》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带学生领略Excel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挖掘数据内涵,让数据说明真相!本课是在初步认识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Excel公式和相对引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更深一步的掌握设计公式完成任务的技巧,从而巧妙的利用数据展示空气质量的真相;同时也为本单元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年龄上来说,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身边的事物好奇,愿意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再单纯依赖感性认识去学习。学生经过了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有了较深的体会,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强。他们愿意相互介绍、相互合作,因此,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Excel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在表格中增加列以及选取表格对象,同时在数学学科中也经常接触到公式的概念,因此比较容易的开展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操作内容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式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使用相对引用的方法
3.掌握设计公式完成任务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理和观察,学会恰当地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
2.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独立自主、逐层深入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体会数据说明的真相,更好的关注环境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进友谊,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加强信息素养,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公式的概念和组成、2.相对引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1.针对任务设计恰当公式的技巧、2.灵活的运用公式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模式为“情景引入-提出课题-探索新知-任务驱动-能力挑战—学生展示—总结提升”。
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资源:(1)幻灯片课件
(2)《信息技术》教科书
(3)微课、空气质量表、第一小组视力调查表、七年一班成绩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提出课题
探索新知
任务驱动
学生展示
总结提升
放映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同学们欣赏歌曲,观看歌词。
展示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像学生介绍什么是“空气质量指数”和“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想在空气质量表中显示出每一座城市空气质量距离优秀标准还有多大该怎么做呢?
引出今天的课题
—《向优质看齐—使用公式》
利用同学们都知道数学中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从而引出Excel中公式的概念,简单介绍Excel中公式的组成和使用方法。演示讲授计算“空气质量指数与优秀标准的差距”的操作步骤。
同时提出问题:1.在C2单元格中使用公式以后其他的单元格中公式有怎样的变化?
2.怎样查看和编辑单元格中的公式?
从而引出相对引用的概念和查看编辑公式的方法。
布置任务,基础任务:完成“空气质量指数与优秀标准之间差距”的计算。
提升任务:完成第一小组视力调查表两眼视力平均值的计算。
拓展训练:“七年一班成绩单”中每位同学总分的计算。
任务说明:基础任务和提升任务是每位同学都要完成的,拓展任务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完成。
提示:基础任务可以参考教材和微课视频来完成;提升任务可以参考微课视频完成;拓展任务有能力的同学需要自主完成喽。
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哟。
浏览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展示作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欣赏歌曲,陶醉于那个心旷神怡的世界。
初步的了解一下城市空气质量情况。
通过思考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每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与优秀标准相减。
理解公式的概念,分析公式的使用方法。
学生观看操作,对计算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理解相对引用的概念,学会查看和编辑公式。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借助教材和微课视频尝试操作,完成计算空气质量指数与优秀标准的差距。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完成提升任务。
有余力同学完成拓展任务。
学生展示操作,其他同学点评,并完善自己的操作。
学生自主发言,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的美丽景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反思我们现在的环境是怎么了?
通过观看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数据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一座城市一座城市进行计算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公式来引出本节课的公式概念,使学生更好的理解Excel中公式的概念。
在操作过程中讲解相关的概念,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对引用的概念以及公式的编辑方法。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提升任务的设计给学生一个能力提升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拓展任务的设置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树立自信,进一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操作演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公正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八、教学评价设计
以微课为载体,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操作演示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挑战练习的设置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多层任务的设置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树立应用意识。
九、板书设计
第一课 向优质看齐—使用公式 1.插入新列
2.输入公式
3.填充内容
4.整理表格
5.保存表格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一些内容学生根据微课无法独立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电子教室,对操作步骤、重点难点部分进行了讲解,其它部分采取自学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