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īnɡ
ɡē
yàn
wǔ
tiān
yá
hǎi
jiǎo
zhú
lán
nìnɡ
quē
wù
làn
shú
shī
wú
dǔ
jī
chǔ
三、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
恶:A.è?
B.ě?
C.wù?
厌恶(?
)
恶心(
?)
凶恶(
?)
2.
参:A.cān
B.shēn
C.cēn
参加(
)
人参(
)
参差不齐(
)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2.《浪淘沙》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
3.朗读《书湖阴先生壁》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读出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之感。(
)
4.《只有一个地球》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
5.《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苏金伞。(
)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璀璨)
B.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资源)
C.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恩赐)
D.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乱用)
2.下列对《江南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只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3.下列对“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土和绿树是互相依存的,不可分割的。
B.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C.这正如老人与青山的关系:这片青山养育了老人,而老人也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D.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就像老人与树木一样,将自己的生命归为大地。
4.《三黑和土地》这篇诗歌向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喜获土地
B.
劳动场景
C.
家庭生活
D.
未来畅想
5.根据提供的站牌材料,选择恰当的乘车方案。
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
A.先坐65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青龙湾,然后坐763路公交车,由青龙湾到宋家洼。
B.直接坐763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宋家洼。
C.先坐65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桐荫街,然后坐86路公交车,由桐荫街到宋家洼。
D.先坐65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四通桥,然后坐86路公交车,由四通桥到宋家洼。
六、填空题。(26分)
1.同音字填空。(3分)
〖lán〗
(
)球
(
)色
(
)杆
〖yínɡ〗
(
)屏
晶(
)
(
)火虫
2.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5分)
(1)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地球的资源(
)谁的恩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
)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4)(
)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会别无去处。
(5)我们(
)要好好保护地球,(
)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3.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9分)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
修辞手法,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诗句还有:
。
②“
”二字为神来之笔,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
(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②“本来”是指
的意思。准确地点明了这些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原先的
,突出了现在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
4.
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黄河
的景象,抒发诗人
气概和
精神的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
形象。(2分)
(2)《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从
、
.
、
三个方面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告诉我们要
。(4分)
(3)《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
和生活条件的
,义无反顾地投身到
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
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
精神和
的情怀。(3分)
七、阅读理解。(19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
。(2分)
2.用“~”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2分)
3.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
__,“白色”的是__
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
_。(3分)
(2)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
_和_
_,说明它的
_,表达出对地球的_
_之情。(4分)
(二)课外阅读。(8分)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
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竣工的日子。
FAST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简称。这个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FAST的建成已经让国内外专家为之震撼。
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说:“这是中国射电地理学界初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中科院郑晓年介绍说,FAST?将能够搜索到更多的奇特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究宇宙来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展开对地外文明的探究。
“我要向?FAST?的建立者们表示恭喜,他们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设备。”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泰勒先生说,“我估计?FAST?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重要的科技效果,我十分期待看到这些效果。”
“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4450?块面板拼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FAST“藏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1.
文中引用彭勃、郑晓年、泰勒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
.
2.
简要概括中国“天眼”三大创新的好处。(3?分)
.
.
.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
.
八、习作展示。(25分)
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饭盒……过多地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不但破坏环境,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居大家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īnɡ
ɡē
yàn
wǔ
tiān
yá
hǎi
jiǎo
zhú
lán
莺歌燕舞
天涯海角
竹篮
nìnɡ
quē
wù
làn
shú
shī
wú
dǔ
jī
chǔ
宁缺勿滥
熟视无睹
基础
三、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
恶:A.è?
B.ě?
C.wù?
厌恶(?C
)恶心(
B?)凶恶(
A?)
2.
参:A.cān
B.shēn
C.cēn
参加(
A
)人参(
B
)参差不齐(
C
)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浪淘沙》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3.朗读《书湖阴先生壁》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读出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之感。(√)
4.《只有一个地球》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5.《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苏金伞。(√)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D
)
A.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璀璨)
B.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资源)
C.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恩赐)
D.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乱用)
2.下列对《江南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只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3.下列对“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黄土和绿树是互相依存的,不可分割的。
B.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C.这正如老人与青山的关系:这片青山养育了老人,而老人也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D.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就像老人与树木一样,将自己的生命归为大地。
4.《三黑和土地》这篇诗歌向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喜获土地
B.
劳动场景
C.
家庭生活
D.
未来畅想
5.根据提供的站牌材料,选择恰当的乘车方案。
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C
)
A.先坐65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青龙湾,然后坐763路公交车,由青龙湾到宋家洼。
B.直接坐763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宋家洼。
C.先坐65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桐荫街,然后坐86路公交车,由桐荫街到宋家洼。
D.先坐65路公交车,由温泉镇到四通桥,然后坐86路公交车,由四通桥到宋家洼。
六、填空题。(26分)
1.同音字填空。(3分)
〖lán〗
(篮)球
(蓝)色
(栏)杆
〖yínɡ〗
(荧)屏
晶(莹)
(萤)火虫
2.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5分)
(1)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地球的资源(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4)(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就)会别无去处。
(5)我们(之所以)要好好保护地球,(是因为)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3.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9分)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诗句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排闼”二字为神来之笔,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
(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①这句话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②“本来”是指原先、先前的意思。准确地点明了这些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4.
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2分)
(2)《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从地球的外表与大小
、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三个方面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告诉我们要保护地球
。(4分)
(3)《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3分)
七、阅读理解。(19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2分)
2.用“~”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2分)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3.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海水__,“白色”的是__云层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大气层_。(3分)
(2)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摇篮_和_母亲_,说明它的可爱_,表达出对地球的_赞美_之情。(4分)
(二)课外阅读。(8分)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
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竣工的日子。
FAST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简称。这个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FAST的建成已经让国内外专家为之震撼。
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说:“这是中国射电地理学界初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中科院郑晓年介绍说,FAST?将能够搜索到更多的奇特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究宇宙来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展开对地外文明的探究。
“我要向?FAST?的建立者们表示恭喜,他们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设备。”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泰勒先生说,“我估计?FAST?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重要的科技效果,我十分期待看到这些效果。”
“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4450?块面板拼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FAST“藏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1.文中引用彭勃、郑晓年、泰勒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说明了举
世瞩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专家们的震撼,FAST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2.简要概括中国“天眼”三大创新的好处。(3?分)
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30个足球场”直观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后的大小,“大锅”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来的形状。
八、习作展示。(25分)
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饭盒……过多地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不但破坏环境,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居大家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