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我的老太,刘张氏,约1907年出生,18岁经媒妁之言嫁给小她3岁的老太爷,半年后,她怀孕,老太爷到上海上学。
《我的老太和老太爷的故事》
善良娴静,谨守三从四德的老太与自由博学,接受西式教育的老太爷会幸福吗
老太爷会变心吗?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活动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6—57,找出以下答案,并标出来,限时5分钟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老太爷接触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呢?
革新者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妙手注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有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新思潮:民主、共和
旧思潮:尊孔复古
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镜头二:
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 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 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愚昧,迷信
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县长给她修建贞洁牌坊进行表彰。
旧道德会草菅人命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旧三从四徳
“三从”是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
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
德观念。
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
某日,一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思考:
秀才为什么娶这位姑娘回家?结果为何差点就晕过去了呢?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蝶
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蝴蝶
胡适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诗歌鉴赏:
他们是怎样宣传新文化的?(分小组讨论)阅读课本P58
(1)胡适:《文学改良刍chú议》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小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反对
2、提倡
民主与科学
新文学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旧道德和旧文化
3、提倡
……老太爷走后两年,发来电报,要求与老太解除婚姻关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老太爷从未对老太用过心,又谈何变心。对于老太爷真的是焕然一新了。
老太爷变心了吗?
材料一
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材料二 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
——美国学者莫里斯
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有何影响?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①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启发人们追求 和 。
②为 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评价
1、进步性:
封建道德礼教
民主
科学
五四
背一背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打倒孔家店”。
——吴虞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钱玄同、刘半农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陈独秀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局限性:
2008年,经过3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选出了5句《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 ----习近平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口号
重要阵地
代表人物
内容
评价
小 结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5年
“民主” “科学”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1. 抨击
2. 提倡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
进步性:
旧道德和旧文化;
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思想革命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1.(2019江苏盐城)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由此可知,鲁迅( )
A.反对迷信
B.反对封建王权
C.反对愚昧
D.反对封建礼教
D
中考链接
2. (2019四川南充)“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经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C
阅读分析: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
《新青年》
(2)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
(3)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民主”“科学”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鲁迅、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