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浮雕作品,认识浮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知道泥雕制作的材料和器具,学习泥浮雕的制作过程,用陶泥制作一件浮雕作品。
3.在欣赏和表现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表现能力,激发美化生活、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用书及示范所用的泥塑工具和材料。
学生: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超轻泥泥、泥塑工具。
教学重点:
欣赏雕塑作品,体验超轻泥堆塑或塑刀刻画的技法表现。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泥浮塑作品。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本P8-P9的内容(一分钟)
2、师:通过新课阅读,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将一起走进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浮雕
3、导入课题《浮雕》并板书
二、新授
1、师:课前预习有请同学们查找浮雕的相关知识,对吧,那你们知道了浮雕的哪些知识呢?(板书)
浮雕:在一块底板上,雕刻凸起的形象就是浮雕。单面可赏
雕塑{
圆雕:立体的,可多角度观赏
2、PPT区分和介绍圆、浮雕的特点
重点分析圆雕和浮雕的不同之处。
3、慧眼识雕,下列图中哪些是浮雕?哪些是圆雕,考考你们(PPT)
4、高浮雕、浅浮雕的特点
对比高浮雕和浅浮雕的作品,分析其中的画面效果,总结特点。
5、赏名雕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浮雕的概念、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名雕”世界,进一步感受浮雕的文化艺术(PPT)
师:画面中的三幅名雕分别是我国古代、近代和外国的著名浮雕,请你选择你最了解的一幅作品和同学们做个分享。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祭坛里的六幅浮雕。此图为其中的一匹战马。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等。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人物形象的塑造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真实,且富有情趣;人物表情尤为动人,人物前后排列,前景两个跳舞的孩子,一个挺胸,一个弯腰,艺术家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入微观察和动态写生是难以雕刻的。孩子们圆润柔软的肌体和因运动而引起的飘逸衣裙,赋予了坚硬的石头以鲜活的生命。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画面中是虎门销烟的片段,显示了烈士们销毁鸦片,拯救中国的决心。人物塑造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栩栩如生。背景则采用浅浮雕的效果,形成对比,让画面错落有致。
6、寻找生活中的浮雕作品,感受材料的不同
师:由此可见,浮雕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在我们生活中,浮雕艺术无处不在美化我们的生活,请你说说自己接触过的浮雕,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创作而成的呢?
生:木,石,钢,铜,玉
师小结:浮雕的材料十分多样,不同材料的浮雕作品质感和美感也各不相同,同学们桌上也有一幅小小的浮雕作品,请4人一小组共同探究下它的制作技法(板,堆塑凸起的形象)
7、微课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完整的制作过程吧!
8、师:微课中制作的是一幅水果的浮雕作品,生活中各种题材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PPT),请看……
9、学生作品欣赏
师:同学们创作不同的题材的作品
三、作业要求
师:今天我们将请同学们运用堆塑刻画的方法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用超轻泥堆塑、刻画完成一幅浮雕作品。
1、两人一小组自由设计、制作,题材不限;
2、构图合理、主题源于生活而有新意;
3、注意工具安全使用和环境卫生保洁;
四、学生创作,师巡辅
五、作品展评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创作了一幅生动丰富的浮雕作品,它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请动脑思考这些美丽的作品将何去何从?
七、课后拓展
不同材料制作的浮雕作品赏析
师:生活中便于我们创作浮雕的材料还有许多(如PPT)
浮雕教学反思
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 陈佩虔
《浮雕》是六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我认为这一课有内涵有深度,可发掘的东西很多。首先它既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学习范畴,又体现出了设计与应用的知识,合理的将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是一堂综合性很强的课;其次,我把它定位是以欣赏感受为主,语言表达技能表现相依的一课;我找到了一中新媒材,能很好的解决这堂课的作业表现形式,六年级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创作大胆,对于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对于上好这堂课我很有信心。
因为美术课必须体现其学科特点,所以给学生很好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可视资料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查找搜集并动手创作许多展示资料和图片。利用多媒体查阅有关浮雕的各种资料。
例:背景材料:1、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使用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它取材广泛、形象生动活泼,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发展潜力很大,有待我们青少年更进一步去了解和发扬。塑造形象题材十分广泛,人物、风景均可,表现力、思想性强。技法有雕、刻、挖、切等,现代感极强。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了解优秀的世界雕刻艺术,掌握浮雕基本的创作技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服务。这样提前准备材料:欣赏资料(世界著名浮雕作品、中国古代浮雕作品,现代浮雕作品图片)、感受我国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出浮雕艺术是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美的结晶,同时,看一看浮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做到不顾此失彼,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并适时引导。
学生可以是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自评和互评为基本手段。采取小组合作商讨的形式课堂效果会更好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非常需要的一种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励受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1.先构思好一幅自己喜爱的图画,可以是人物、动物、花卉等,画好草图。尽量用大块面,图形要概括,力求简单。
2.制版:用黑色超轻泥制作底板,并根据自己想要的形状,运用刻刀切边。
3.主题创作:运用橡皮泥技法揉、搓、捏、呀、切等进行造型活动。
4.将主题粘贴于黑色底板上,根据画面的需要作小范围的调整。如:在过于空洞的地方添加一些配景,将过于繁琐的地方减去一些。
5.完成。将刻好的浮雕摆在课桌上,并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一堂课上完之后,教学效果并没有自己预计的那样理想,考虑得不够成熟和失误的地方很多:
1.时间安排不合理。为了将教学效果尽量的通过学生作业展示出来,我将原本二课时的内容压缩为一课时,直接导致时间不够用,学生也不轻松,这让原本应该快乐的课堂显得气氛比较压抑,这也应了一句老话说的:“欲速则不达”吧。 2.因为学生缺少了课前的预习,对浮雕作品的欣赏和观察,回答问题受阻,又间接拖延了时间。 通过此次教学,作为本课的实施者,我是不够成功的,但是我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