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识读《共产党早期组织分部示意图》,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学会区分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中国成立99年,回顾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新走进历史,去见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播放新文化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视频提问∶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出示材料。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国内∶五四运动的洗礼
2、表现∶(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团体
3、出示材料,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指名回答。归纳∶马克思主义与五四运动相结合。
4、结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5、出示图片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参加斗争。
6、出示从1894年到1920年工人数量逐年增加
7、结论∶阶级基础∶工人队伍和工人运动不断壮大
8、出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及材料。
得出结论∶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9、总结∶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
(2)思想基础
(3)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出示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出示中共一大概况表。播放视频,解决问题
3、指名回答,师一一展示
4、展示与会代表;质疑∶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中共“一大”会上为什么还要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回顾以前的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5、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
6、过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呢?提问后质问∶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新”在何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7、学生交流后,指名回答,师总结。
8、过渡:当前的中国深受北泽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外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当下最主要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为此又召开了中共二大。
9、出示问题,提问,师展示。
10、出示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内容,比较不同。
过渡∶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此,中国革命这条小船,扬起了风帆,开始了新的征程。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出示材料,师讲解。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
口号:
结果:
意义:
3、出示图片,过程∶林祥谦、施洋惨遭杀害,罢工低潮。工人阶级仅仅依靠罢工,单枪匹马能否完成民主革命?
四、本课小结
五、课堂练习
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跨过一道又一道的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例如∶焦裕禄、孔繁森、邓稼先、钟南山、他们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好儿子,对于他们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共28张PPT)
部编2017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事实。
2、过程与方法:识读《共产党早期组织分部示意图》,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
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中国正在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国内: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李大钊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前列
表现: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
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公开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李大钊
表现:2.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天津的觉悟社
长沙的新民学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长辛店劳动补习所旧址
表现:3.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条件
10万人
120万人
195万人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工人数量
阶级基础:工人队伍和工人运动不断壮大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历史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上海旧址
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呢?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革命纲领:
中心任务:
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一大概况表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革命纲领:
中心任务:
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工人运动
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一大概况表
中国共产党“一大”部分代表
上海:李 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包惠僧
旅日:周佛海
与会代表:
13人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中共“一大”会上还要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影响很大,名望很高。
陈独秀领导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中共二大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
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地点:
革命纲领:
时间:
上海
1922年7月
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最高纲领:建设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
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省港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
林祥谦英勇就义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
口号:
结果:
1923年2月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林
祥
谦
施
洋
1923年2月4日,林祥谦下达罢工令,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2月7日,林祥谦与十几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代表被北洋军阀逮捕。北洋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林祥谦说:“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最终惨遭杀害,年仅31岁。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施洋是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7日晚,施洋被反动军警逮捕。在敌人的法庭上,施洋怒斥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滔天罪行,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压倒了敌人。2月15日凌晨,敌人将施洋押赴刑场,执行枪决,时年34岁。
教训: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单枪匹马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
诞生条件
一大和党的成立
时间
代表
地点
内容
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历史意义
1、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失败教训
1.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
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
A.领导工人运动
B.领导农民运动
C.建立统一战线
D.开展武装斗争
A
2.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
局书记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张国焘
B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