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冰和水
一、填空。
1.寒冬来临,经常会看到水(结冰)的现象。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或者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3.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水是(液体)。
4.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
5.冰、水、水蒸气之间的相互变化叫做水的(三态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是(可以)变化的。
6.冰受热后化成水,还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7.冰、霜、雪都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雾实际上是(液态)的水。
8.水在零摄氏度时可以结成(冰),冰在(零摄氏度)可以融化成水,水和冰是(同一)物质。
9.如果观察试管内的水开始结冰,这时用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值应该是(0℃),在水结冰的过程,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0.在碎冰里加入(食盐)会使温度变得更低。
11.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二、选择。
1.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维持在( C)。
A.100℃
B.70℃
C.0℃
2.在炎热的夏天,不会使冰融化的方法有( C)。
A.将冰块放在常温下
B.将冰块放人热水中
C.将冰块放人冰箱中
D.将冰块放人冷水中
3.水蒸气、水、冰是( A )物质。
A.同一
B.两种不同的
C.三种不同的物质
4.水的三种形态中有固定形状、大小和体积的是( B)。
A.水蒸气
B.冰
D.水
5.水在一般情况下,达到( C )开始结冰。
A.100℃
B.20℃
C.0℃
D.1℃
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它们的体积相比,(B)。
A.相同
B.冰的体积大
C.水的体积大
7.有一台三层的冰箱,上层最低温度为6℃,中层最低温度为0℃,底层最低温度为--10℃,要将水变成冰,应把水放在冰箱的( C)。
A.上层
B.中层
C.底层
8.自然界的物体存在三种状态,即固液、气态,那么冰属于( C)。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9.水结成冰这个过程属于( B )的转换。
A.固态一液态
B.液态一固态
C.液态一气态
三、判断。
1.水变成冰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X )
2.水蒸气、水和冰虽然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是水。( V )
3.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上升。(X)
4.相同大小的冰块,融化时间都是一样的。(X)
5.冰块放入冰水中,就不会再融化了。(X)
6.冰在融化过程中,由固态变成了液态。(V)
7.水结冰的温度是0℃,所以把冰放在0℃的环境中一定能结冰。(X )
8.在水还没开始完全变成冰时,水的温度一直在下降。(X)
9.冰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们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都是透明的。( V )
10.冰和水一样,都是液态的。(X)
四、课后习题解答。
1.水在什么温度下能结冰?
答: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或水的温度下降到了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
2.将装有适量纯净水的试管放人装满碎冰的杯中,将温度计吊起,插人试管的水中,观察试管中水的温度变化。在碎冰里加些食盐,继续观察温度计的数值变化。
答:将装有适量纯净水的试管放入装满碎冰的杯中,试管中的水温在逐渐降低。在碎冰里加入食盐后,试管中的水温变得更低。在0摄氏度时,水会结成冰。
3.在水结冰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水结冰之后,表面会变得光滑、坚硬,有固定形态,体积会增大。
4.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记录上述现象吗?
答:我们还可以通过冰体积的折线统计图、水体积的折线统计图、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上述现象。
5.从冰箱中取出一些碎冰,放人烧杯。先测出碎冰的质量,再用温度计测量碎冰的温度,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
答:水在0摄氏度时可以结成冰,冰在0摄氏度时可以融化成水,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6.想一想,用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冰的融化?
答:①加热;冰的融化过程需要吸热,加热可使冰快速融化。②敲碎:把冰块敲碎,冰的融化速度会加快。③在冰上加入一定量的盐。④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冰加快融化等。
五、拓展思维。
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不同点: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确定的形态和体积;水可以自由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冰有固定的形态和体积,较硬、较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