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青春舞曲》教案
(西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洛宾的概况及代表作,使学生对维族音乐有初步的认识。
2、了解民歌的概念:民歌是劳动大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集体创作、口头流传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艺术,具有短小、精炼和地方特色浓郁等特点。
3、区别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能分辨部分民歌的地域。
4、通过听唱不同地域的民歌,感受其民歌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5、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新疆民族歌曲的情绪及风格,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词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这首歌,并从中领悟青春易逝的道理,从而更加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6、掌握四分音符、二八音符、前八后十六、十六分音符组合、小切分。
7、指导学生尝试民歌创作或舞蹈编排,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四分音符、二八音符、前八后十六、十六分音符组合、小切分,为演唱《青春舞曲》歌曲打下铺垫。
难点:速度、情绪、咬字吐字等方面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三、教学准备:钢琴或电子琴、多媒体、即兴表演道具。
四、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音乐教材中的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小调式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词采用对比的手法,说明“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告诉我们应在快乐中去珍惜青春。
全曲是由五个乐句加尾声构成的优美旋律。歌曲优秀之处:五句乐句基本是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旋律,只在第三句旋律稍许变化,增加新鲜感。最后两句用新疆维吾尔族土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去结束全曲。
五、学情分析: 兴宁市实验学校是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学习这首歌的学生是初一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和创作能力,思维活跃,都愿意参与小组实践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用多媒体播放。欣赏新疆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让学生感受歌词赋予的情绪的风格。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葡萄瓜果香又甜......”优美的歌声向我们传递着新疆的神奇和美丽,新疆地域辽阔,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新疆是我们祖国的“一块宝地”,同学们能谈谈你所知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新疆的了解。(PPT)_??°???_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这里地大物博,古迹遍地,民俗奇异。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① 新疆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面积160多万_?????????é??_,人口达2000多万。)(PPT)
② 新疆传统名产有:地毯、葡萄干、_?????????_、_????°????é????¨_、中药材_é??è??è?±_;新疆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新疆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番茄、油料、甜菜、烟叶、药材、红枣。(PPT)
③新疆蕴含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全国已发现的162个矿种中,新疆有122种。(PPT)
④新疆的民族服饰特点: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较多。(PPT)
⑤新疆的景点:新疆历史悠久,有古称西域是_?????????è·?_的必经之地,有神奇的沙漠景观,迷人的草原风光,挺拔俏丽的天山雪峰,也有酷热难耐的火焰山,还有_?????????_,_?????°é?????_、_?????¨???_、哈纳斯湖等。(PPT)
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非常踊跃参与讨论并发言。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接着师生共同体验歌曲《青春舞曲》风格,要求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步伐。(学习进退步。指导学生在基本步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加上手上动作,然后有表情愉快的参与表演活动。体态贯穿其中:昂首、挺胸、直腰。)多媒体播放《青春舞曲》歌曲)教师戴着新疆帽随着音乐律动。学生通过观看师的“微颤”、“绕腕”、“托帽式”、“移颈”等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再一次感受新疆舞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三)、 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青春舞曲》,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情绪欢快、跳跃、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
(2)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概况:
王洛宾(1913.12.28-1996.3.14),名荣庭,字洛宾,汉族人,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_è????????????§??¨?_》,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他的主要作品:《_??¨é??é??è???????°???_》《_?????????????????????_》《达坂城的姑娘》《_???è?·??????????¤????_》《阿拉木汉》《_??¨é??è??????????????_》等。
(3) 听伴奏,用“啦”模唱。
(4) 演唱,找出难点。(特别要注意区分:2句关于“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是不一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在速度、情绪、咬字吐字等方面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四)、演绎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为歌曲伴奏。)
节奏练习X| XX |XXX|XXXX |X X X‖(四分音符、二 八音符、前八后十六、十六分音符组合、小切分)
② 节奏练习(乐器敲击体验)
歌曲《青春舞曲》完全掌握后,老师叫学生即兴演唱。教师引导学生按歌曲歌绪做到自信,有表情的演唱。
七、拓展延伸
1、教师示范两个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模仿。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体会到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
2、欣赏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江南小调)江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广西壮族民歌》《川江船夫号子(号子)四川民歌》《唔怕山高水又深(兴宁浮南山歌)》《客家山歌特出名(号子+山歌)客家民歌》要学生分辨出地域和体裁。
3、(了解)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1)_?????¨??·???_:产生于体力劳动。在生产劳动中,根据劳动的方式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节奏,为了在劳动中相互协调一致,用声音统一动作,集中力量,这就产生了号子。嘁起号子不但统一了节奏,而且鼓舞斗志,减轻疲劳和痛苦。按照劳动方式的不同分以下几种劳动号子:
? ? ①打夯[hāng,bèn]号子:也叫打夯歌,包括打硪[wò]号子(打硪歌)。
? ? ②捕鱼号子:拉网、泼水等。
? ? ③摇橹号子。
? ? ④拉纤号子。
? ? ⑤船夫号子。
? ? ⑥栽秧号子。
? ? ⑦装卸号子。
? ? ⑧车水号子。
? ? ⑨提杵[chǔ] 号子。
? ? ⑩车夫号子。
??(2)_?±±???_:产生于山间、田野,音调悠长高亢,节奏抒情自由优美。是民歌中旋律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歌曲。歌曲内容以爱情为主,也有些是知识性或风俗性的内容。语言特点明显,地方色彩浓厚。如:
??①陕北_????¤????_。
??②山西的_?±±???_。
??③内蒙的_????±±è°?_。
??④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
??⑤湖北的赶五句。
??⑥四川的_??¨???_。
??⑦安徽的慢赶牛。
??⑧苗族的飞歌。
??⑨蒙古族的牧歌。
⑩客家的_?±±???_。
??以上形式均属于山歌体裁。
? (3)_?°?è°?_:节奏规整、曲调流畅、细腻、优美动听。小调结构简单、曲调动听、内容简明、朗朗上口,是中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种歌体。
? (4)_é?????_:结构长大,内容繁杂,是一种包括若干乐段的乐曲叙事曲。如南方流行的坐堂歌、孝歌,侗族的大歌、拦路歌,彝族的阿诗玛(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中的达斯坦(是_???????°????_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等等。
? (5)其他:包括祭天、地、神、鬼的祭祀歌,以及送丧歌、哀歌、捉鬼歌(驱鬼歌)、礼仪歌、风俗歌等等。
八、小结
这节课通过学习了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让学生感悟到: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稍纵即逝。要好好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也要学生懂得:民族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九、布置作业
继续巩固、熟唱歌曲《青春舞曲》,然后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有关民歌知识,下节课进行“民歌知识知多少”竞赛。
十、课后反思
这节课里从理解民歌的内涵开始,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教学过程中结合我们初中学生的实际,采用“先易后难”“通俗易懂”的学习方法,切实可行,学生学习音乐兴致高涨。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