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基础存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欺瞒(mán) 伶俐(líng) 恐吓(xià) 盛满(chéng)
B.魁梧(kuí) 赔偿(cháng) 乞丐(gài) 调解(tiáo)
C.洋溢(yì) 坎肩(kǎn) 荒唐(táng) 下贱胚子(pī)
D.戳到(lù) 咳嗽(sou) 径自(jìng) 契诃夫(hē)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
我来收拾残局。
B.(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他话也没说,就拎起包径自走了。
C.“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D.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他今天穿了一件黑颜色的风衣。
3.请根据示例仿写语句,表达你对人生的理解。
示例:人生就像一支画笔,每个人都可以描绘出属于自己的不同风景。
仿写: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1~3题。
1.文中,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又穿上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奥楚蔑洛夫前面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判定依据,若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不同?
3.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和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怎样的典型性格?
[拓展迁移]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1944年8月,巴黎。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被他的房东贝尔蒂俘虏了。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举起了枪,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把主人公贝尔蒂的基本情节补充完整。
基本情节:(贝尔蒂)( )→护俘→(
)→赴死
2.作者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举出三例。
3.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贝尔蒂和霍夫曼两人的风度和尊严?
4.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画线句子的含义?
《变色龙》
【基础存盘】
1.B(A.吓—hè;C.胚—pēi;D.戳—chuō。)
2.B[A.惩罚/整理;B.都是“直接”的意思;C.(行为)放荡,没有节制/(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D.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色泽。]
3.示例:人生就像一架钢琴,每个人都可以弹奏出属于自己的美妙音乐。
【课内精读】
1.昭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衬;同时扣题。
2.无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3.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拓展迁移】
1.俘敌 脱险
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目光下,人们的惊惶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3.态度: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风度和尊严: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4.示例: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贝尔蒂应该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的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言之成理即可)
5.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