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6 19:3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下)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礼聘(pìn) 盘桓  如坐针毡(zhān) 涓涓细流
B.脑髓(suí) 魁梧  威风凛凛(lǐn) 无精打采
C.侍候(shì) 戏谑  不屑置辩(biàn) 无原无故
D.憋闷(biē) 荣鹰 两肋插刀(lèi) 战战兢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输入法“智能”的一大表现,在于能够识别自然语义,从而一气呵成地输入长句,大大减少选词操作。
B.在他创作的许多关于夏天的散文中,他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妙手回春,将大自然万物描绘得生机勃勃。
C.最近美国再次异想天开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那就是美国方面称中国应该加入“核军控”。
D.那棵大树下,肖国英老人曾经常站在那里向远处的村口眺望,望眼欲穿地在等她的乳儿远落。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市将出台并制定“快递、外卖等行业使用车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运营秩序,提升服务品质。
B.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不同身份和职业的小人物,身处7个祖国大事件瞬间的个人。
C.“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每一部书都是解读人、审订人及编委等精益求精、集体创作的工作成果。
D.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在南京异军突起,目前全市新能源整车产量占江苏新能源整车产量近四成左右,位列全省第一。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B.鲁迅,字豫才,本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短篇小说作品《社戏》《故乡》《孔乙己》都出自小说集《彷徨》。
C.“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简·爱》中简·爱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内心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B.《儒林外史》并没有贯串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简·爱》中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的悬念设计等,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在《儒林外史》中反映社会世态炎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现实是作品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 
7.毕业前夕,学校团委正在组织开展以“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踊跃参加。(7分)
(1)请你设计出两个小组的活动任务。(4分)
任务一:
任务二:
(2)请你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则赠言。(3分)
                                            
二、阅读与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
张无垢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④,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⑤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⑥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③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④昧爽:拂晓,黎明。⑤洎:到。⑥趺:脚。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尝趋百里外 趋:快步走。
B.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C.龟山举两肘示之 示:表示。
D.然龟山盖少年事 然:但是。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然后于道有进
B.久而乃和/无垢乃晚年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不敢出一言以复
D.足肤皲裂而不知/就明而读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作者层层铺叙,逐次陈说成年以前,家境贫寒给自己读书带来的困难,道出了“遍观群书”之不易。
B.【甲】文作者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时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甲】文作者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而他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D.【甲】文画线句子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宋濂生活的艰苦和学习的专注,而【乙】文画线句子运用侧面描写,衬托出张无垢坚持不懈的读书精神。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12.【甲】文宋濂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乙】文杨龟山、张无垢都是宋朝著名学者。结合两文探究他们学有所成的共同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3~15题。(9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13.选文中“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凉比一天”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句中的“笑”表现了什么?(3分) 
                                                                   
15.孔乙己用手“走”来又用手“走”去,这一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4分)
雕花刻刀
冷 江
吃晚饭时,儿子怯怯地端了碗,夹了点菜,走到院子里,斜靠在石磨前独自一个人吃饭。做母亲的自然心疼儿子,端了特意炒的小炒肉出来要往儿子碗里拨,这边做父亲的沉声呵斥起来:“都是你给惯的!多大的人了,吃个饭要三催四请!”
母亲猛地愣了一下,回过头来怯怯地看了一眼父亲。在这个家里,父亲一直以来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但今天这个事儿,不能都怪儿子,至少母亲是这么认为的。孩子大了,他兴许有他自己的想法。?
“能了,有自己的想法!你还真以为自己读了几年破书,喝了点洋墨水,就比老子能了?老子当年6岁进私塾,那老师可是前清秀才!13岁跟师父学这门手艺,一学就是8年,21岁才敢独挑大梁。这如今十里八村的谁不对我竖大拇指?没这门手艺,咱们都得喝西北风去!”父亲继续呵斥着儿子。?
“你好好跟儿子说!”母亲尽量压低声音,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父亲。?
“好好说?你看他这是要好好听的样子吗?我还就告诉你了,小子,你瞧不上老子这门手艺,就是瞧不起你老子,瞧不上你师爷!”父亲怒气越发大了。?
母亲很小心地想缓和气氛,可是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好的词,说多了怕火上浇油。儿子草草吃了晚饭,就出去找同村的大虎和二虎去了。他们商量好了明儿个一起走。?
父亲一个人喝了二两闷酒,也没吃饭,就进房间睡觉去了。母亲则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悄悄抹泪。?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儿子就悄悄起床了,背了个旅行包抬腿往外走。母亲听见动静急忙追出来,偷偷塞给儿子500块钱,叮嘱儿子去了外面无论好坏记得往家报个平安。
父亲一动不动地睡着,两耳却听得真真的。这天父亲比平时晚起了一个多小时,起来后,没有像往常一样泡了茶在院子里听黄梅戏,而是把压在箱底的那套家伙什又给拿了出来。
这是一套有些生锈了的雕花刻刀,有26把,早些年父亲就凭着这些刻刀奔走十里八乡,为家家户户雕梁镂栋。在父亲的刀下,人物鸟兽、山石花木、曲桥流水、宫室楼阁,样样栩栩如生,玲珑剔透。门楣迎首,父亲往往精雕吉祥八宝;门窗隔扇,则刻八仙过海、十二生肖;房间窗户,多镂刻二十四孝故事;落地罩上则是祥云舞鹤、冰裂梅花之类。县里整修文化馆,请他去给一楼大厅的屏风雕花。父亲想了整整三个晚上,又用了七天七夜刻了一套《龙凤呈祥》。省美院的老专家见了这屏风,一个劲儿追问是何人所刻,听说是个50多岁的农民时,连说三声“不可思议”。然而那次回来,父亲却在家躺了一天一夜。母亲不禁悄悄数落:“这是拿命换啊!离了刀还不能活了?”
然而,随着钢筋水泥洋房和成套现代化家居的兴起,父亲的活计日益减少。最后这些老伙计也只能用黄绸布包了里三层外三层,压在箱底了。每天晚上上床前,父亲都要伸手去摸摸这些老伙计,才睡得踏实。?
他并不担心没有活计,头些年凭这手艺,家里早就打下了底子。可是只要一想起这些老伙计,他就心头一颤,没着没落。
母亲知道他的心病,可儿子不知道。
儿子有儿子的世界。高考没考上,心情本就不好,愿意出去看看,也不是啥坏事。可做父亲的没能说服儿子,儿子走了,他心里一天比一天着急。
早上泡的茶没喝两口就全倒进了花盆,黄梅戏片子一小段还没唱完,他就不耐烦地关了机。茶饭不香,酒却越喝越重,三天一小醉,五日一大醉。不到半年,一个精神抖擞的八方闻名的能人竟一下子满头白发,腰佝偻成了虾米,走到哪儿,都能听见重重的咳嗽声。
母亲暗自垂泪,担心老头子这样下去怕是不行了。
转眼间到了年终岁末,家家都开始忙着准备年货。父亲的身体状况却急转直下,已经不能独自出门溜达了,很多时候只能躺在院子里那把藤编靠椅上,眯着眼,望着前方的天空,呆呆出神。?
除夕的年夜饭,格外冷清。母亲像往年一样准备了一大桌鸡鸭鱼肉,还给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古井贡,父亲定定地看着门外,颤颤巍巍地端起酒杯,酒水洒落在前胸,父亲剧烈地咳嗽起来。母亲强忍着眼泪,一只手扶着父亲,另一只手轻轻拍着父亲的后背。
突然父亲挺直了腰,右手缓缓地伸出去,母亲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抬眼看去,顿时惊喜交加——儿子背着旅行包怯怯地站在门外。
儿子含泪看着父亲,从旅行包里拿出一个小纸盒,徐徐打开,父亲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那是一把崭新的雕花刻刀!
16.通读全文,在横线处补写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儿子带着母亲塞给的500块钱,外出走走看看→(插叙)   
               →儿子外出之后不到半年,父亲因忧虑手艺失传,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17.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概括。(3分)
                                            
18.品味下列加点的词(短)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母亲猛地愣了一下,回过头来怯怯地看了一眼父亲。
                                            
(2)父亲想了整整三个晚上,又用了七天七夜刻了一套《龙凤呈祥》。
                                            
19.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小说最后两段的妙处。(4分)
链接材料: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其合情合理。一般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4分)
抖落背上的泥土并踩在脚下
李朝德
①有则寓言故事说,一个农夫的马失足掉进了很深的陷阱里,农夫绞尽脑汁想把它救出来,可是好几个小时过去了,痛苦的马依然陷在坑里,不断发出哀号。农夫无可奈何,又想到这匹马的年岁已大,干不了什么活了,费尽气力把它救出来,不如填上这个陷阱埋了它,至少能防止其他牲口再掉进去。于是他便请人一起帮他将泥土往陷阱里填。
②这匹聪明的老马当即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但令人惊讶的是,它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每当有一些泥土落入坑中时,它便迅速抖落背上的泥土,然后站到渐渐垒起的土堆上面。如此这般,填进坑中的泥土越来越多,马也越站越高,以致最后高到足以使它跃出陷阱。最后,这匹老马得意地抖落背上最后的那些泥土,在众人不敢相信的目光中逃走了。
③巴尔扎克讲:“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就像那匹老马一样,会遇到需要抖落背上“泥土”的问题。面对困境,是害怕、逃避,还是去征服它?实践证明,唯一的、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尽快抖落背上的“泥土”并将其踩在脚下,果敢地将这些“泥土”变成坚实的垫脚石。
④有句谚语说得好,坐在绒毛上的人不能成名,躺在被窝里的人不会成功。《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苦尽甘来成长为特种兵老A;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王忠心苦练打赢本领,当班长20多年书写“兵王传奇”。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真正的优秀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别想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不断吃苦磨练才能达到。
⑤其实,人的一生往往是一个经受磨难慢慢成长的过程。磨难和坎坷,常常使生命更加熠熠生辉,常常使人生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励志名言,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艰难的环境能磨炼意志,对不畏惧艰难的人来讲,任何挫折或困难都不过是块磨刀石或垫脚石而已。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现实中苦难、挫折如影随形,嚼苦成甜须迎难而上,需要铆足敢于吃苦的韧劲和狠劲,培养乐于吃苦的宽阔胸怀和智慧勇气。
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最幸福。奋斗路上,我们将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天空不只有蔚蓝,云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绿,花儿不会永远绽开。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坎坷与痛苦,也许就能找到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1.简要分析第①、②段的作用。(3分)
                                            
22.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3.下面的链接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出理由。(4分)
链接材料: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28岁因病丧失听力,他没有向逆境低头,仍然坚持音乐创作,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贝多芬顽强工作与奋斗,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的《第九交响乐》甚至是在几乎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的。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的他,用手指叩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谱写出了一曲音乐家顽强与命运抗争的辉煌乐章。
                                                                   
三、写作(50分)
24.因为对生命的渴望,小小的种子能破土而出;因为对自然的追求,柔弱的树苗能顶开岩石。有的时候,力量真的超乎想象。一句话,或许能激发你无穷的勇气;一本书,或许能引领你走出失败的泥潭……
请以“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九(下)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1.A(B.“髓”应读作“suǐ”;C.“原”应写作“缘”;D.“鹰”应写作“膺”。)
2.B(妙手回春: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不合语境。)
3.C(A.“出台”与“制定”互换位置;B.句末加上“经历”或“故事”;D.删去“近”或“左右”。)
4.C
5.B(短篇小说作品《社戏》《故乡》《孔乙己》都出自小说集《呐喊》。)
6.D(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是作品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
7.(1)任务一:畅谈初中生活感想。任务二:我最感激的老师或同学。
(2)示例1:小树已经茁壮成长,感恩辛勤的园丁!示例2:老师,与其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你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8.C(示:给……看。)
9.C(A.介词,比/介词,在;B.副词,才/连词,却;C.连词,来;D.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10.B(作者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时遇到前辈的训斥,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11.(1)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放温和些。 (2)张无垢被贬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
12.示例:勤奋、刻苦、专注、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
  胡澹庵去见杨龟山,杨龟山举起自己的两个胳膊给他看,说:“我这胳膊有三十年没有离开过案桌了,这样以后在学业上才有了些进步。”
  张无垢被贬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卧室里有短窗,每天黎明时,就手拿书卷立在窗前靠近日光就(开始)读书。就这样,过了十四年。到他回北方,窗子下的地面上,两只脚的痕迹隐隐约约,到现在仍然保存着!
  前辈做学问,刻苦的程度就是这样。但是杨龟山是少年时的事,而张无垢却是老年了,(做到这样),就更加难了。
13.交代时令气候,渲染悲凉的气氛,衬托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14.这里的“笑”是讥笑之意,孔乙己已经被人打成了残疾,掌柜还笑他,足见其冷漠。
15.示例:哀: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无人形,却还受酒客与掌柜的嘲讽;恨:丁举人灭绝人性的凶残,封建社会的黑暗;怨(怒):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受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毒害太深。
16.父亲未能说服儿子继承“雕花刻刀”手艺  父亲早年凭着刻刀手艺,奔走乡里,雕梁镂栋,后来钢筋水泥洋房和成套现代化家居的兴起,活计日益减少 除夕晚上,儿子背着旅行包站在门外,并拿出一把新的雕花刻刀,父亲惊喜交加
17.示例:民间艺术家形象:脾气不好,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做事专注,有恒心,手艺精湛,担心手艺失传,期待儿子继承手艺。 
18.(1)“怯怯”一词形象地写出母亲对父亲的害怕心理,衬托了父亲在这个家里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地位。  (2)“整整三个晚上”写父亲刻《龙凤呈祥》之前构思时间之长,“七天七夜”写父亲刻成《龙凤呈祥》的时间之久,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做事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精神。
19.小说《雕花刻刀》结尾是典型的“_??§?·??¨???_式结尾”。小说前半部用了大量的笔墨铺陈父亲的忧虑;并有意写了儿子外出的一笔,给读者造成父子隔阂的印象。同时,作品中间部分,再次渲染父亲病重,以强化读者已有的思维定式,即父亲想让儿子继承手艺的愿望落空。结尾两段情节陡转,出现出乎意料的结局:除夕晚,儿子背着旅行包站在门外,并亮出一把崭新的“雕花刻刀”——点出主题,戛然而止,有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微妙效果。
20.面对困境,唯一的、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尽快抖落背上的“泥土”并将其踩在脚下,果敢地将这些“泥土”变成坚实的垫脚石。
21.第①、②段叙写一则农夫和马的寓言故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2.举例论证。列举《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成长为特种兵老A和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王忠心书写“兵王传奇”的事例,证明了“真正的成功、真正的优秀需要不断吃苦磨炼才能达到”的观点,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3.可以。链接材料列举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顽强工作与奋斗,创作大量音乐作品的事例,这正好印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面对困境,唯一的、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尽快抖落背上的‘泥土’并将其踩在脚下,果敢地将这些‘泥土’变成坚实的垫脚石”。
24.请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佳作示范】
一句话的力量
郭 佳
有一位老人,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有一个小女孩,平凡的小学生。
老人就是老人,老得只会教书,微笑,乐呵呵地跟学生没了大小。老人几乎每天都用一辆老式的自行车,载着一个女孩一同回家。寒风中战栗的老人,酷暑中挥汗如雨的老人,连同那辆老式的自行车,那一句温暖如春的话,都成为女孩小学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那个晚自习,大雨天,刮着狂风。望着黑压压的天空和飞驰而过的车子,小女孩心里直犯嘀咕:今天是没法乘车回家了。正巧,老人下班瞧见一个小家伙在雨帘中徘徊着,便一把拽上这个小可怜,开始了风雨归途。
一路上,他跟小女孩讲家里的那只宝贝乌龟是如何与兔子爬在一起,然后混熟,再互赠“礼物”的。小女孩也快乐地告诉他家中盆子里的鲫鱼半夜“鱼跃龙门”,把老妈吓得半死的好玩事儿。在这惹人的雨帘中,小女孩和老人开起了“动物逸事座谈会”。到家了,老人双手紧扶车把,用身子撑住车身,稍稍一倾斜,女孩便稳稳地跳了下来。他告诉她:“你们快乐,是我最大的成就。”那时,女孩正在被一些小事困扰着,很迷茫,很彷徨。
以后每晚,老人都会把车停到小女孩面前,笑着说:“上来吧,我们一起聊聊。”这段时间对于小女孩来说,特别轻松愉快。小女孩也试着整理心情,重拾信心,笑对人生。面对困难,她学会了直面,不再逃避,因为小女孩相信自己的实力。身后的鼓励源源不断,源自老人一个微笑,一段温暖的话语……
毕业典礼时,老人在学生的力推之下,笑着上台,他说:“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天使,我很珍惜。我所看重的,不是你们中有多少人可以上重点中学,而是你们可以乐观地面对困难。你们快乐,是我最大的成就!”话还没有说完,雷鸣般的掌声立刻充满了阶梯教室。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我感觉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巨大力量。他的字字句句都珍藏在我心中。
我很快乐地告诉你,那个女孩就是我,那位老人是我的语文老师。
如今,我真的一点儿都不畏惧挫折,反而很乐于接受,因为那一句话源源不断地向我输送着信心和力量——我们快乐,是您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