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秦末起义大泽乡,首领陈胜和吴广;两人相继牺牲后,下继项羽和刘邦。这四位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中,率领一支起义军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2.东汉后期,广大人民爆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不能主政
B.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
赋税、徭役沉重,刑法严酷
D.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3.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兴办太学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4.随着佛教的传入,与佛教有关的石窟、寺庙、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逐渐兴盛起来。下面与佛教无关的是(
)
A.
洛阳白马寺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少林寺
D.
云冈石窟
5.统治者励精图治,使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史称“文景之治”。这里的“统治者”主要是指(
)
①汉景帝
②秦始皇
③汉文帝
④汉武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推翻秦朝建立西汉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7.汉朝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09年
C.
公元前207年
D.
公元前202年
8.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楚汉之争
D.
赤壁之战
9.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编钟、琴瑟、棋盘及竹简和孔子圣贤像等藏品,能推断墓主的风雅、藏书、尊儒术,应该是知书达理的有文化人。汉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光武帝
D.
汉献帝
10.“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
从商朝到唐期的历史
D.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2.近年来,东突厥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置驻藏大臣
C.
丝绸之路开通
D.
设置澎湖巡检司
13.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政权
B.
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
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
D.
东汉政府镇压了黄巾起义,并巩固了政权
14.两汉时期,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的皇帝是(
)
A.
光武帝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1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刀形币
B.
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圆形方孔钱
16.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
政治、经济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
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
D.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17.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采纳了下列哪个思想家的主张(
)
A.
老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18.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重要官职——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
A.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
掌管军事
C.
负责监察百官
D.
掌管刑狱
19.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相同点是(
)
①沟通了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②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④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贾谊在《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2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B.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C.
设立西域都护
D.
控制西域各族
22.下列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B.
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
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D.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2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周
2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
推行分封制
B.
设立郡县制
C.
废除郡县制
D.
废除行省制
25.下列政策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
A.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B.
颁布“推恩令”
C.
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D.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诛钱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他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
(2)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秦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统治?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座。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如下图),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你知道这张纸是在哪里发现的吗?
(2)什么事件后,纸才得到普遍的使用?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
(3)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纸
E陶器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
28.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9.阅读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谁?该历史人物的本名叫什么?
(2)秦扫六合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措施。
(4)图一人物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全国的统治?
30.以下图片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信息,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什么?结合图片,说说此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从不同方面说出两点即可)
(2)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索研究这个主题?(至少说出两条途径)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请你说出蔡伦受人尊敬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4.
B
5.
C
6.
D
7.
D
8.
B
9.
B
10.
D
11.
A
12.
A
13.
C
14.
A
15.
D
16.
A
17.
D
18.
A
19.
D
20.
D
21.
B
22.
C
23.
C
24.
B
25.
C
26.
(1)
秦始皇(嬴政)。不一样,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
(2)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
措施:①创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
④“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⑤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3)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27.
(1)西汉早期,甘肃天水
(2)蔡伦改进造纸术。因为蔡伦所用的原材料容易收集,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如表
(4)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
28.
(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29.
(1)秦始皇
嬴政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图二:统一货币
图三:统一文字
(4)思想:焚书坑儒。
30.
(1)造纸术。优点:①轻便,相比竹简便于书写、携带等。②经济,相比丝帛成本低廉,价格便宜等。
(2)例如:可通过社会上专业的文物馆、博物馆、大学专业研究所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探究有关的文物、图片、影片、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3)改进了造纸术,方便了书写,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