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七节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七节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16: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7 升华和凝华
总分 100 分,共 4 大题 19 题
基础乐园(总分 36 分,共 7 题)
1. (4分) 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
【答案】D
2. (4分) 下列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 ? ?)
A. 春天,草木上的露
B. 夏天,池塘水变干
C. 秋天,地面上的霜
D. 冬天,冰冻衣服变干
【答案】C
3. (4分) 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
A. 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
B. 秋天,霜打枝头
C. 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D. 冬天,千里冰封
【答案】B
4. (4分)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下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物理现象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缥缈的雾”是升华现象
B. “晶莹的露”是汽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 “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
【答案】D
5. (4分) 下列物态变化都需要吸热的是…………………………………………………( ? ?)
A. 升华、汽化、凝华
B. 凝固、液化、升华
C. 熔化、汽化、升华
D. 凝固、凝华、液化
【答案】C
6. (6分) 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___热量。

【答案】升华; 凝华; 放出
7. (10分)在舞台上为了制造云雾效果,经常喷洒干冰粉末,这是利用干冰____时__热,使空气中的______放热而____成______。
【答案】升华; 吸; 水蒸气; 液化; 小水滴
应用拓展(总分 28 分,共 5 题)
8. (6分)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
A.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水蒸气
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9. (6分) 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固
【答案】C
10. (6分) “五一”期间,气温骤降,游客们在武当山顶欣赏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如图为绽放的红花和绿叶附着一层薄薄的霜,好像披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C. 花朵上的水遇冷凝固
D. 花朵上的水蒸发形成
【答案】B
11. (6分) 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①干冰迅速吸热升华;②干冰吸热熔化;③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④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⑤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⑥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则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 ?)
A. ②④⑥
B. ①④⑥
C. ②③
D. ⑤
【答案】B
12. (4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填物质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凝华; 放出
思维挑战(总分 22 分,共 4 题)
13. (6分)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
A. 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 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 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答案】C
14. (6分) 湖南省在2008年春节前后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 ?)

A. 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 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
【答案】B
15. (5分) 如图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 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
【答案】液化; 凝华; 熔化
(2) 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
【答案】熔化
16. (5分)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
学前探索 预习“4.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成下列习题。(总分 14 分,共 3 题)
17. (4分)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
A. 变化中火星四射
B. 有发光现象
C. 有大量热放出
D. 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D
18. (6分)根据物质变化后有没有______产生,我们将物质变化分为两种类型。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________,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________。
【答案】新物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9. (4分)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________,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________。
【答案】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