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乐园七 1(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乐园七 1(鄂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23 19: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积累词语,体会名言谚语所体现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2.体会诗句中赞颂的精神。
3.抄写、背诵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谚语。
4.朗读诗歌,懂得思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朗读诗歌,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
 3.思考:这些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请同学说一两个。“倏地、转眼间、须臾”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
  2.讨论:诗句含义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
  4.老师点评。
  5.学生朗读背诵。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用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背诵。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自由朗读小诗,边读边想: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思考令梦想成真”?为什么“思考令梦想成真”?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自己地感受。
  4.指名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教师介绍: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1.自由读相声片段,说说:这段相声讲了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带点词语是什么意思?
  3.你读后,有什么发现。
  4.交流自己的发现。
  5.交流学习方法。
  6.拓展训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7.教师总结:
  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知道这一点,对我们正确阅读、写作大有好处。
二、口语交际: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指名读书中对话: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省略号中有什么话没有说完?
3.小组内交流,说说谁帮助过你。?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读课文习作提示,明确内容,要求。
1.学生读习作提示,从中明确此次习作内容:黑眼睛的大红鱼(续编)
2.习作要求:想象丰富,故事内容具体,有趣味。
3.看图:想象后来发生了什么?
4.全班交流,师小结。
三、明确习作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出示例文:文章哪些地方很有趣?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四、习作,修改。
五、评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