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部编本”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在该单元的导语中这样提示: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方法,并揣摩语言,欣赏、积累精彩的语句。梁衡的这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壶口瀑布气势雄浑、壮丽开阔之境。在文本语言形式上,作者采用长短句、叠词、动词等语言形式的穿插使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合理编排,文本中浸透着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因此,将本文的主题定位:感受黄河之美,对历经磨难的中华名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基于对单元要求和文本特质的分析,针对《壶口瀑布》这一篇散文,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奔放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略有欠缺,基于学生的学情特点,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夯实基础,积累语言,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升华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黄河的生命力量,感受黄河之美,进而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完成语言的积累,拓宽其思考的广度。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中重要生字(铸、搡、霎、旋涡、噤、汩、漉、遏、潺);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奔放美。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奔放美。(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壶口瀑布
观看壶口瀑布视频,欣赏“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异美景。
导语:
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受到文人画士的青睐,以之为歌咏的题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梁衡的《壶口瀑布》所歌颂的并不仅仅是壶口瀑布,而是整个黄河。黄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作者笔下,“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的黄河,不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吗?
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夯实双基
1.关于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其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写作背景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告诫(jiè) 雾罩(zhào) 推搡(tuī sǎnɡ) 驰骋(chěnɡ)旋涡(wō)寒噤(jìn) 雾霭(ǎi) 出轧(zhá) 乘隙(xì) 迂回(yū) 汩汩(ɡǔ) 潺潺(chán) 震耳欲聋(zhèn) 恕不可遏(è)
4.理解词语
推搡:使劲推;推抢。 驰骋:(骑马)奔驰。
寒噤:寒战。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从从容容: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课堂互动探究
朗读感知,了解壶口瀑布的“醉”人之处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主要写作者由远及近地观赏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2.二读课文,品味涵咏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明确:壶口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三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①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什么季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明确:在雨季;听到:涛声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 弥漫(扑面而来);河水 正沸着;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②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写这些的作用)
明确: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最危险。
作用: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做情感上的铺垫。
③第二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什么季节,作者看到了哪些不同于雨季的景象?产生了哪些感受?
明确:在枯水季节;河水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④黄河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刚柔相济。
阅读课文1-5自然段,勾画出让作者陶醉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在批注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明确:的水雾因为阳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长鲸饮涧;有的横卧河上,如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像花团锦簇;有的断断续续,扑朔迷离。我体会到壶口瀑布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幻化出的彩虹很美,作者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它的美。
用了排比后写出的是一种怎样的美?不用行不行?
明确:用排比就可以写出这种壮丽的气势,不这样写就不能表现那种气势
四、小结盘点,徜徉壶口瀑布的“醉”人之处
1.谈体验和收获
学习了《壶口瀑布》,我感受到了黄河的 美,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2.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第17课《壶口瀑布》,作者通过富有节奏的四字词语和充满激情、气势的比喻句、排比句,把壶口瀑布的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触景生情,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与美的享受!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啊!
五、作业布置
(1)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关于壶口瀑布的宣传文字,结合壶口瀑布的特点及你对课文的理解,写出黄河之美。
(2)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
(3)阅读诗人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王开岭的《精神之美》和《古典之殇》,体会黄河的厚重文化和精神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了《壶口瀑布》一课,总体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契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的,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特别热烈、融洽,学生学习非常投入,能够按照设计的学习梯度认真学习。特别是课堂互动探究环节,学生的发言特别精彩,有一位同学说,学习了《壶口瀑布》,我感受到了黄河的奔放美,黄河波涛汹涌,壮丽雄浑,其奔放之美让人心胸开阔。还有一位同学说我感受到了黄河的生命之美,黄河以其丰饶俊美滋育了我们的生命,黄河的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动的。学生之所以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就在于他们有话可说,他们的语言触点被激活,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眼中要有生命意识,只有具有生命意识的课堂才会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