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则N60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2.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反应前后元素数目没有变化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一项是( )
A.呼吸作用
B.钢铁生锈
C.食物腐败
D.酒精燃烧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氯原子2Cl2
B.镁离子Mg+2
C.二氧化硫分子SO2
D.碳酸钠NaCO3
5.对下列相关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是因为反应物不同
C.牛奶在夏天比在冬天易变质是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6.A、B、C、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
B
为
O2,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B.若
A、C
是单质,B、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若
B
是
O2,C、D
分别是
CO2
和
H2O,则
A
中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D.10gA
与
10gB
充分反应后生成
C
与
D
的质量之和一定为
20g
7.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自来水厂用氯气消毒,其原理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某种能杀死水中病菌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的化学式为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0.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11.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三号”使用长三丙运载火箭其中火箭燃料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当两者完全反应生成三种新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X+2CO2+4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X的化学式为N2
C.N2O4属于氧化物,在反应中做助燃剂
D.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12.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保持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改变
D.该图可示意H
2
与O
2
的反应
13.某反应A+2B=C+D,若有30gA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那么要得到7gD,参加反应A的质量应为(
)
A.20g
B.15g
C.12g
D.6g
14.现使1.6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该物质中(
)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只含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D.无法判断计算
二、填空题
1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1)在空气中加热铜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碳原子_____;(2)3个氮分子_____;
(3)5个钠离子_____;(4)+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_____;
(5)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6)氦元素_____。
17.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钾离子______________。(2)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______。
(3)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4)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____。
(5)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图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1)该图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该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__;
(4)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
三、推断题
20.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一种氧化物,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C、E、F均含同一种元素。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若C是最常用的溶剂,则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若C、E常温下都是气体,E→C的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该反应原理可应用于工业炼铁。请写出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1.有A、B、C、D、E五种物质,在常温下A、B是液体,C是气体,D是黑色固体,E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C、E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E__________;
(2)A和C内含有的同一种元素名称是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问题:
(1)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物质是硫酸钠和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那么A实验中将两种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C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_。
23.实验室制取气体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2)请用如图1
中字母编号填写如表
制取的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B
_____或D
CO2
_____
D
使用上述装置: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取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选用装置C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点燃酒精灯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时,当看到有气泡从导管口冒出,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口收集气体
C.集满气体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
(4)如图2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利用图2发生装置可以制备以下_____气体(填字母):利用图3收集收集装置,若气体从b口进入,可以收集以下_____气体(填字母)
A.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
B.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化氢(HCl)
C.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SO2)
D.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NH3)
五、计算题
24.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Ⅰ所示。现将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入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含钙元素),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Ⅱ,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1)a的数值为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3)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
25.将3.2g某红棕色粉末与足量的碳充分反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
(2)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B
6.A
7.A
8.B
9.B
10.C
11.A
12.D
13.D
14.C
15.
4:1:5
3:40:32:11
21:8:29
16.2C
3N2
5Na+
SO3
He
17.
K+
醋酸(或一个醋酸分子等)
3P2O5
2个氮原子
18.2CO+O22CO2
化合
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19.
H2O+Cl2=HCl+HClO
分解反应
Cl2、O2
+1
20.CaO
2H2O22H2O+O2↑
3CO+Fe2O32Fe+3CO2
21.H2O2
H2O
CO2
氧元素
C
+
O2
CO2
22.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a端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铜丝向a端倾斜
2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A
2KMnO4K2MnO4+MnO2+O2↑
CaCO3+2HCl═CaCl2+H2O+CO2↑
B
AB
AD
24.(1)25
(2)22.2g
(3)8g
25.1.32g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