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二课时课件(28+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二课时课件(28+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6 20:50:54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课时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复习引入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的爱子_________在____________战争中光荣牺牲后,__________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_______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毛泽东
毛岸英
抗美援朝
毛泽东
毛岸英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仔细研读课文,学习课文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方法,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失去爱子时的悲痛心情以及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回国安葬的痛苦抉择过程。重点品读描写毛主席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毛主席的平凡的爱子之情和宽阔的伟人胸怀。
学法导读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一位凡人、又是一位伟人?
读一读课文第1—4自然段,想一想:毛主席见到彭德怀拟定的电报后,有什么表现,心情是什么样的。
丧子之痛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写出了主席怎样的心情?
这是对主席的动作描写,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泪流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他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那份心似刀割般的痛,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反问
这里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从小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长时间。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
反问句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完全褪去了伟人光环的父亲的形象。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这里指主席心里难受,不停地小声地自言自语。这个句子是对主席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了主席内心的极度悲痛,表达了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读一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想一想:面对是否要将岸英遗体运回国内的请示,毛主席是如何做出抉择的。
艰难抉择
毛主席收到志愿军司令部的来电和朝鲜方面的慰问时,心中又是怎样想的?

讨论交流: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这是主席的动作、神态描写,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对主席来说是个非常艰难的抉择,“强忍”“眷恋”写出了主席两难选择时的矛盾和无限哀伤。
“强忍”的意思是强迫忍住。“眷恋”指主席对岸英的深切地留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由自己的儿子,想到更多牺牲在战场上的志愿军和他们的父母。毛主席最终理智地从大局出发,不因自己的身份而搞特殊,做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艰难决定,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时,对主席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讨论交流: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踌躇”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黯然”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毛主席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以这句话收笔,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概念: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抓住这样的句子,我们就能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很好地体会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的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运用:本文中的心理描写,如“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表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表现了毛主席在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问题上艰难抉择的过程,使人体会到毛主席常人的感情和伟人的胸怀。
抓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法小结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你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课后第3题哦!
讨论交流: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把它单独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忠骨”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裏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细节描写
学方法: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并对其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人物内心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变化往往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如“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运用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了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
写法借鉴
记方法:1.
细节描写要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细节进行描写。
2.
细节描写要与多种描写相结合,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描摹。
3.
描写细节用词要精准、传神,描绘要细致、逼真,记叙要完整。
请运用细节描写,写一写同学们知道考试成绩后回家的情景。
一定要运用细节描写!
路很平坦,可是我却走得那么艰难。一步,一步,一步……书包里的那份试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长出一口气。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我抽出放在口袋里的手,正想敲门,可是一想到迎接我的不是丰盛的晚餐,而是……我又不禁把手缩了回去。可是,躲得过去吗?我再一次抬起了手,还是没有勇气敲门。就在这时,奶奶打开门看见我站在外面,奇怪地问
:“你怎么不进来?”“我……我不敢。”奶奶一下子看出了我的心事:“考试考砸了吧?”“是。”我低着头小声说。
接到电报:爱子牺牲,极度悲痛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青山处
处埋忠骨
课文图示
艰难
抉择
司令部:请示是否运回国内安葬
朝鲜:要求葬在朝鲜
忍痛批示:何须马革裹尸还
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课文主旨
家国情怀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像所有慈爱的父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说他伟大,源于他那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我们永远爱您——伟大领袖毛主席。
独特感悟(共28张PPT)
第一课时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毛岸英(1922—1950),本名远仁,字岸英,湖南湘潭人,毛主席的长子。八岁时,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被一同抓进监狱。杨开慧牺牲后,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秘书。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牺牲,后来安葬于朝鲜。
走近作者
1950年6月,美国公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随后,党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3年7月取得战争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但是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十多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抗美援朝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我会读
彭德怀
拟定


奔赴
péng


chóu
黯然
chú
特殊
皮革
计谋
shū
àn

móu
易错音
在红色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瑞(rùn
ruì)雪
眷(juān
juàn)恋
拟(nǐ
nì)定
签(qiān
jiān)字
踌躇(zhù
chú)
特殊(zhū
shū)







识字飘云





运用: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非常黯淡。
同音易混字

àn

字义:昏黑。
组词:(黯然)(黯淡)(黯然失色)
字义:不亮,没有光,跟“明”相对。
组词:(暗杀)(阴暗)(暗无天日)

xiān(鲜花)
xiǎn
(鲜为人知)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
读一读:小芳暑假到一个鲜(
xiǎn
)为人知的乡村渡假
去了,那里鲜(
xiān
)花盛开,美丽极了。
.
.
多音字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_________。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______________问题,艰难抉择,最终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
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
悲痛之状
儿子遗体的安葬
将儿子安葬在朝鲜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he
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独体结构











péng
结构:左右
组词:姓彭
彭泽县
音序:P
部首:彡
笔画:十二
左上边是“士”、下横要短。
“口”扁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右边三撇中下撇要长。
易错提示:左边最后一笔是提哦!


结构:左右
组词:拟人
无可比拟
音序:N
部首:扌
笔画:七
“扌”要窄长。
中间竖提的竖要短、提要轻,点稍靠上,“人”的撇稍直、末笔点要重。
易错提示:右边的“人”捺变成了点哦!

móu
结构:左右
组词:计谋
阴谋
音序:M
部首:讠
笔画:十一
左边“讠”窄。
右边上半部是“甘”方框里面只有一横。

ruì
结构:左右
组词:祥瑞
瑞气
音序:R
部首:王
笔画:十三
“王”要窄短。
“山”中竖稍高,“而”上横和撇要短、下框扁宽、横折钩的横长、折要有力。
易错提示:左边的“王”当偏旁时,最后一横变成了提哦!

sǔn
结构:左右
组词:损坏
亏损
音序:S
部首:扌
笔画:十
左窄右宽
“口”要小;“贝”最后一点,不是捺。
易错提示: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哦!

duàn
结构:左右
组词:锻造
锻压
音序:D
部首:钅
笔画:十四
左窄右宽。
中间首笔是短撇、一竖稍长、上边两短横、下边一提与竖交叉。
易错提示:中间的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撇哦!

liàn
结构:左右
组词:炼钢
千锤百炼
音序:L
部首:火
笔画:九
左窄右宽,“火”中间竖撇要长、其他三笔要小。
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横与左边撇交叉。
易错提示:右边是横折钩,不是竖钩哦!

juàn
结构:上下
组词:眷属
三亲六眷
音序:J
部首:目
笔画:十一
上边点和撇要小,两横中下横要长。
一长撇贯穿两横,一捺在下横处起笔,撇和捺舒展。
易错提示:下面是“目”,不要漏写一横哦!


结构:半包围
组词:赴任
全力以赴
音序:F
部首:走
笔画:九
“土”下横要长、下边一竖与上边一竖是两笔。
“人”撇短捺要长。
“卜”的点在右边。
易错提示:“走”上面是“卜”不是“干”哦!

gǎo
结构:左右
组词:搞笑
搞清楚
音序:G
部首:扌
笔画:十三
左窄右宽。
“高”上横要长、“口”扁窄、下框要扁宽、里边“口”要窄小。
易错提示:左边的提手旁,最后一笔是提哦!

shū
结构:左右
组词:悬殊
殊途同归
音序:S
部首:歹
笔画:十
“歹”窄小、横撇的撇比上撇长。
“朱”首笔撇要短、两横上短下长。
易错提示:“歹”
里面有一点哦!

zūn
结构:上下
组词:尊敬
尊卑
音序:Z
部首:寸
笔画:十二
上面是“酋”,框里有一横。
下半部“寸”的横要长,竖钩靠右。
易错提示:上部不要漏写一短横哦!

qiān
结构:上下
组词:签到
牙签
音序:Q
部首:?
笔画:十三
“?”要扁,“人”扁宽、撇和捺靠上相交、舒展。
中间短横不能丢、下横要长。
易错提示:下面不是“金”哦!


结构:独体
组词:革除
皮革
音序:G
部首:革
笔画:九
上半部分要扁,上横要长,方框要小。
下半部分横要长,竖居中。
易错提示:上部的笔顺是:横、竖、竖、横哦!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写一写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拟定
参谋
瑞雪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重
签字
革命
慰问
繁忙
彭德怀
下意识
情不自禁
2.听写生字、词语。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的爱子_________在____________战争中光荣牺牲后,__________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_______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课堂小结
毛泽东
毛岸英
抗美援朝
毛泽东
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