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冀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分式和分式方程
12.1 分式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12.1 分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12.1 分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6 22:15:21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文档简介
分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式概念、分式与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表示及分式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本节课是分式的起始课,它是在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以分数知识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为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二、学情分析
这一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但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而且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分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有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观察、交流,能够从分数的知识迁移到分式,总结出分式的定义。
三、教学目标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知道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2.学生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并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值为零时字母的取值。
3、理解并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
难点: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值为零时字母的取值
五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
复习引入
请用代数式表示:
1.一项工程,甲施工队5天可以完成,则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如果由乙施工队需要a天完成,那么这个施工队平均每天应完成该工程的
,b(b
2.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为mkm.如果甲车的速度为vkm/h,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驶10km,那么甲车从A城行驶到B城所用的时间为 h,乙车从A城行驶到B城所用的时间为
h.
由实际问题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
观察我们列出代数式:
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些是以前学过的代数式,哪些没学过?它们有什么不同?
不是整式的这一类代数式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观察发现这些代数式不是我们学过的整式,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一起
探究形成概念
形式:与分数一样,分式也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内容: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整数,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整式.
要求: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字母;分子中可以含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
根据学生探究结果小结分式的概念: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为的形式,若整式B中含有字母,则称为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类比分数知识得到分式概念.
加深理解提升认识
例1指出下列代数式哪些是分式?
概念解读:
(1)分式从运算的角度可以看作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中含有字母)
(2)分式也可以看作是分数的“扩充”
例1选取的分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何时值为0?
师生共同总结:
分式有意义,需要分母不为0,需要解一个带“≠”的不等式.
分式的值为0,既要分子等于0、也要分母不为0.可以用方程和不等式组成条件组表示上述条件.
进一步加强新概念的理解
类比分数得到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注重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
做一做
类比分数的基本性引领学生感悟并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起探究归纳性质
观察与思考:
1、观察各式继续设计题目,还可以等于什么?
2、上述各式分子分母所乘整式值可以是零吗?
3、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吗?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其中M是不等于0的整式)
学生经历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验证过程.
巩固练习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填空
通过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性质的理解
评价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分式的概念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分式的基本性质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深化
作业
习题1、2、3、4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 分式和分式方程
12.1 分式
12.2 分式的乘除
12.3 分式的加减
12.4 分式方程
12.5 分式方程的应用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与证明
13.2 全等图形
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3.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第十四章 实数
14.1 平方根
14.2 立方根
14.3 实数
14.4 近似数
14.5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
第十五章 二次根式
15.1 二次根式
15.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5.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5.4 二次根式的混合
第十六章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16.1 轴对称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
16.3 角的平分线
16.4 中心对称图形
16.5 利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17.1 等腰三角形
17.2 直角三角形
17.3 勾股定理
17.4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7.5 反证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