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
11.2.5《狼》对比阅读打印版
《狼》对比阅读一(《狼三则》以外的篇目比较阅读)
一、(8分)【2016·山东省东营卷】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箱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箱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把箱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箱子里,箱子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箱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能用龟壳占卜、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__攻击。__
(2)其一犬坐于前__像狗似的。__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从通道。__
(4)屠自后断其股__从。__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__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_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__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0.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__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乙】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主人昼寝厅室
不舍昼夜
B.再就枕将寐
乃悟前狼假寐
C.更不止于野心矣
止有剩骨
D.不使前也
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D项,前:向前/前面;A项,昼:白天;B项,寐:睡觉;C项,止:仅,只。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竟忘其为狼
A.将啮其喉
B.乃杀而取其革
C.乐亦在其中矣
D.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B项与例句,其:都作代词,代指狼;A项,其:代指主人;C项,其:指示代词,这;D项,其:指示代词,其中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答案】__(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答案】__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答案】__阴险狡诈。
15.乙文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__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6.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__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第二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2)一狼洞其中(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泖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3分)
1、(1)闭眼??????
(2)打洞????
(3)确实、的确?
(4)遗留、留下、招致
2、(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3、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4、如:甲文中一狼“目似瞑,意暇甚”,用以迷惑屠夫;乙文中的狼“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所以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假象迷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停止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__径直。__
(2)狼亦黠矣__狡猾。__
(3)相去数十步__距离。__
(4)跑号如前状__原先的。__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答案】_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答案】_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19.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答案】__【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20.【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__(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第二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B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2)竖下视之,气己绝矣!(2分)
见译文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D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四、《狼》《黔之驴》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1-13题。(共8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⑵以为且噬己也,甚怒
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⑵益狎,荡倚冲冒。
译文:
13.整体看这两则材料,我们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为他:
⑴
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
;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
。这充分说明了认清形势的重要性。(4分)
狼对比阅读二《狼三则》比较阅读
一、简析: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写屠户被狼所逼,用铁钩把肉吊在树上才脱身,狼为吃肉而被铁钩吊死在树上的故事,着重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写屠夫毙杀两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更赞扬了人的聪明和勇敢。着重表现狼的狡猾。第三则着写屠户被狼逼进野外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捉住,割破爪皮而吹气胀死的故事,重表现狼的愚蠢。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二、分则阅读训练
第一则
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
忽然,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太阳已经下山。突然一头狼过来了,注视担子上的肉,似乎非常垂涎的样子,跟随屠户后面走了几里路。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等到(屠夫)走,又跟着他。屠夫想狼想要的东西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来拿取肉。于是(屠夫)用钩子钩肉,垫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给狼看,狼就才停下来(不跟着屠户)。屠夫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一个人)吊死的样子,屠户非常惊骇,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只)死狼。(屠户)抬起头来仔细审看,看见狼嘴里含着肉,肉钩刺穿了狼的下巴,好像鱼儿吞下鱼饵。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爬着树寻找鱼,狼才死了,这是可笑!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有屠人货肉归(卖)屠思狼所欲者肉(想要)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蚤”同“早”,早晨)示以空担(把)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则少却。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
②逡巡近之,则死狼也。(屠户)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头)死狼。
③时狼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
3、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第二则。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6分)
屠户知道狼想要的是肉,就把肉挂到树上,以此摆脱了狼。狼跳着去吃挂在树上的肉,被钩子挂住了上腭而死。这两则故事的结尾都对狼进行了嘲笑。(点拨:抓住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二组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及走,又从之________(2)屠思狼所欲者肉________
(3)遂钩肉________(4)示以空担________
(5)似人缢死状,大骇________(6)时狼皮价昂________
(7)屠小裕焉________(8)缘木求鱼,狼则罹之________
`1.(1)跟从(2)想(3)于是(4)把(5)害怕(6)贵(7)富裕(8)攀援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通________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________通________
2.(1)“蚤”通“早”(2)“直”通“值”
3.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2)瞰担上肉________
(3)随屠尾行数里________(4)少却________
3.
(1)卖(2)窥视(3)紧跟在后面走(4)稍微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狼贪婪的句子。
4.
“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及走,又从之。”
5.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屠户遇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狼的凶残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第二部分议论,嘲笑________,如同缘木求鱼。
5.
屠户惧狼,屠户诱狼,屠户取狼,屠户卖狼行动,心理描写,狼的愚蠢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2)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3)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6.(1)屠户害怕,拿刀对着狼,狼稍稍退了一点
(2)不如把它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3)拂晓时分去取肉,远远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
(4)爬到树上去捉鱼,狼就遭到杀身之祸,这也很可爱啊
7.指出文中出现的“看”的同义词:________
7.瞰、望、视、见;
8.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8.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9.这则故事与课文《狼》相同之处在哪里?请简述。
9.
都写了狼虽贪婪、凶狠,但都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第二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
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一块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
屠户很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奔倚(???yi)
?又数刀毙之(?shù??)(??bì???)??
?隧(???suì?)入????
尻(??kāo?)尾????
chí(??弛??)担持刀???
dān?dān(???眈?)(眈??)相向????
?目似míng(??瞑??)
??意xiá(?暇?)甚???
狼亦xiá(??黠?)矣???
?假miè(???寐??)
?2、填空。(13分)?
《狼》选自《聊斋志异》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4、理解默写。(5分)?
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8分)?
目似瞑(??闭眼?)????意暇甚(?神情,态度??)??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乃悟前狼假寐(?明白??)?缀行甚远(?紧跟着走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一狼仍从(?跟从???)??????屠大窘(?困窘急迫???)??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屠乃奔倚其下(??倚靠?)??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屠暴起(突然)????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一狼洞其中(?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亦黠矣(?狡猾??)??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它,代狼。?)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④又数刀毙之(??它,代狼。)?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敌:①恐前后受其攻(胁迫,?攻击,动词。?)
②盖以诱敌(?敌人,名词。?)??
止:①一狼得骨止(停止,动词。???)??
②止增笑耳(?通“只”,只有,副词。?)?
意:①目似瞑,意暇甚(?态度,神情,名词。??)???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打算,动词。??)??????????
前:①恐前后受其攻(前面,名词。??)?
②狼不敢前(?上前,动词。?)
乃?
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
②乃悟前狼假寐(才?
)
?7、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C?)(2分)?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4分)①盖以诱敌
古义:胁迫,攻击
今义:敌人????????????????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
?
今义:学科名称???????
9、“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以骨投(之)”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3分)
10、“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2分)
11、选择题?
①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2分)?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②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2分)?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③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B??)(2分)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12、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3分)?
①后狼止
/
而前狼
/
又至????????????②其一
/
犬坐
/
于前??????????③禽兽之变诈
/
几何哉?
13、翻译句子?。(6分)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户)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户)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1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
15、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4分)?
狼:贪婪、狡黠、团结?、凶残?
屠夫:勇敢、机智?
16、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条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它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17、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即使狼再狡猾,始终是邪恶的,邪不胜正。启示: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取得胜利。
18、写出三个带“狼”字的成语。说说看,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的态度。
19、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狼已经被人类猎杀的几近灭绝,现今的人们比狼还要可怕,不断地消耗着自然资源,破坏着生态环境,同时还肆无忌惮地猎杀动物,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使得狼等一些重要物种濒临灭绝。??????????????????????????????????????????????????????????????????????????20、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了发条一样。”请联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狼是一种对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食物链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当其他动物族群中老弱病残数量增多以拖累种群时,狼负责清理其中的部分成员,并控制草食动物数量与种类的相对稳定,防止植物被啃食至尽。我们要善待狼以及所有生物圈中的生物,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建立与狼等动物和谐相处的环境。
第三则
原文
???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
???
?一个屠夫傍晚行走在路上,被狼逼迫。(屠户看到)路旁有(一间)夜里看地的人留下的草棚,就跑过去进入草棚躲起来。狼从草席里伸爪子进来,屠夫急忙抓住,使狼爪子缩不回去。但想不出办法来杀死狼。身边只有不满一寸的小刀。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取皮)的办法吹狼。用尽力气吹过的时候,(屠户)觉得狼不大动了。才用腰带绑上(狼爪子)。出去一看,那么狼胀的象牛一样(大),大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户背着狼回了家。不是屠户,怎么能够想出这种办法来!
????这三件事皆出自屠户,那么屠户的残忍,也可以用于杀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惟有小刀不盈寸
(
满
)
遂负之以归
(
背
)
方缚以带
(
捆绑
)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
计策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但思无计可以死之。但想不出办法来杀死狼。
②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大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合上。
3、从本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2分)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4、对文中屠户的性格特点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
A.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B.善于斗争,深谋远虑。
C.不正面硬拼,善于斗争。
D.胆小怕狼,侥幸获胜。
6、根据文中语句看,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几则?并说明理由。(2分)
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三则。可以从文章的“??这三件事皆出自屠户,那么屠户的残忍,也可以用于杀狼。”这句话中看出。
?7、比较三则故事中刻画的狼有什么不同。(3分)
三则故事中刻画的狼不尽相同。第一则重在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重在表现狼的狡猾奸诈,第三则重在表现狼的愚蠢。
8、你认为《狼三则》哪一则写得较好?为什么?(3分)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屠人货肉归(?卖
)②瞰担上肉(??窥视)
③随屠尾行数里(??跟在后面走)④仰首细审(?仔细审视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来拿取肉。
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3分)?
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
.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3分)
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6分)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
方缚以带
以吹豕之法吹之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3.甲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______________;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正常是一个
______________
的形象,如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现在有部分服装品牌又用狼来冠名,如“七匹狼”、“与狼共舞”是因为狼还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质。(5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11.2.5《狼》对比阅读答案版
《狼》对比阅读一(《狼三则》以外的篇目比较阅读)
一、(8分)【2016·山东省东营卷】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箱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箱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把箱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箱子里,箱子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箱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能用龟壳占卜、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10.
答案: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在
评分:每小题0.
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
答案: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3.
答案: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__攻击。__
(2)其一犬坐于前__像狗似的。__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从通道。__
(4)屠自后断其股__从。__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__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_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__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0.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__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乙】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主人昼寝厅室
不舍昼夜
B.再就枕将寐
乃悟前狼假寐
C.更不止于野心矣
止有剩骨
D.不使前也
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D项,前:向前/前面;A项,昼:白天;B项,寐:睡觉;C项,止:仅,只。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竟忘其为狼
A.将啮其喉
B.乃杀而取其革
C.乐亦在其中矣
D.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B项与例句,其:都作代词,代指狼;A项,其:代指主人;C项,其:指示代词,这;D项,其:指示代词,其中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答案】__(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答案】__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答案】__阴险狡诈。
15.乙文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__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6.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__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第二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2)一狼洞其中(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泖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3分)
1、(1)闭眼??????
(2)打洞????
(3)确实、的确?
(4)遗留、留下、招致
2、(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3、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4、如:甲文中一狼“目似瞑,意暇甚”,用以迷惑屠夫;乙文中的狼“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所以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假象迷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停止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__径直。__
(2)狼亦黠矣__狡猾。__
(3)相去数十步__距离。__
(4)跑号如前状__原先的。__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答案】_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答案】_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19.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答案】__【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20.【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__(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第二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B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2)竖下视之,气己绝矣!(2分)
见译文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D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四、《狼》《黔之驴》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1-13题。(共8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⑵以为且噬己也,甚怒
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⑵益狎,荡倚冲冒。
译文:
13.整体看这两则材料,我们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为他:
⑴
,
⑵
;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
⑶
,
⑷
。这充分说明了认清形势的重要性。(4分)
参考答案:
11.答案:⑴像狗一样。⑵恐惧。
评分:2分。每小题1分。
12.答案:⑴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⑵(老虎)态度更加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而”“并”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狎”“荡倚冲冒”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3.答案要点:⑴及时丢掉幻想,早下抵抗决心;⑵勇敢机智。(或:果断地杀死两狼。)⑶过早暴露自己;⑷和老虎相处久,让它熟悉了自己。(或:无异能。)
评分:4分,每空1分。原因三条,答对其中两条即可。
狼对比阅读二《狼三则》比较阅读
一、简析: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写屠户被狼所逼,用铁钩把肉吊在树上才脱身,狼为吃肉而被铁钩吊死在树上的故事,着重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写屠夫毙杀两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更赞扬了人的聪明和勇敢。着重表现狼的狡猾。第三则着写屠户被狼逼进野外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捉住,割破爪皮而吹气胀死的故事,重表现狼的愚蠢。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二、分则阅读训练
第一则
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
忽然,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太阳已经下山。突然一头狼过来了,注视担子上的肉,似乎非常垂涎的样子,跟随屠户后面走了几里路。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等到(屠夫)走,又跟着他。屠夫想狼想要的东西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来拿取肉。于是(屠夫)用钩子钩肉,垫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给狼看,狼就才停下来(不跟着屠户)。屠夫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一个人)吊死的样子,屠户非常惊骇,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只)死狼。(屠户)抬起头来仔细审看,看见狼嘴里含着肉,肉钩刺穿了狼的下巴,好像鱼儿吞下鱼饵。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爬着树寻找鱼,狼才死了,这是可笑!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有屠人货肉归(卖)屠思狼所欲者肉(想要)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蚤”同“早”,早晨)示以空担(把)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则少却。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
②逡巡近之,则死狼也。(屠户)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头)死狼。
③时狼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
3、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第二则。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6分)
屠户知道狼想要的是肉,就把肉挂到树上,以此摆脱了狼。狼跳着去吃挂在树上的肉,被钩子挂住了上腭而死。这两则故事的结尾都对狼进行了嘲笑。(点拨:抓住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二组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及走,又从之________(2)屠思狼所欲者肉________
(3)遂钩肉________(4)示以空担________
(5)似人缢死状,大骇________(6)时狼皮价昂________
(7)屠小裕焉________(8)缘木求鱼,狼则罹之________
`1.(1)跟从(2)想(3)于是(4)把(5)害怕(6)贵(7)富裕(8)攀援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通________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________通________
2.(1)“蚤”通“早”(2)“直”通“值”
3.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2)瞰担上肉________
(3)随屠尾行数里________(4)少却________
3.
(1)卖(2)窥视(3)紧跟在后面走(4)稍微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狼贪婪的句子。
4.
“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及走,又从之。”
5.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屠户遇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狼的凶残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第二部分议论,嘲笑________,如同缘木求鱼。
5.
屠户惧狼,屠户诱狼,屠户取狼,屠户卖狼行动,心理描写,狼的愚蠢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2)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3)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6.(1)屠户害怕,拿刀对着狼,狼稍稍退了一点
(2)不如把它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3)拂晓时分去取肉,远远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
(4)爬到树上去捉鱼,狼就遭到杀身之祸,这也很可爱啊
7.指出文中出现的“看”的同义词:________
7.瞰、望、视、见;
8.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8.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9.这则故事与课文《狼》相同之处在哪里?请简述。
9.
都写了狼虽贪婪、凶狠,但都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第二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
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一块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
屠户很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奔倚(???yi)
?又数刀毙之(?shù??)(??bì???)??
?隧(???suì?)入????
尻(??kāo?)尾????
chí(??弛??)担持刀???
dān?dān(???眈?)(眈??)相向????
?目似míng(??瞑??)
??意xiá(?暇?)甚???
狼亦xiá(??黠?)矣???
?假miè(???寐??)
?2、填空。(13分)?
《狼》选自《聊斋志异》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4、理解默写。(5分)?
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8分)?
目似瞑(??闭眼?)????意暇甚(?神情,态度??)??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乃悟前狼假寐(?明白??)?缀行甚远(?紧跟着走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一狼仍从(?跟从???)??????屠大窘(?困窘急迫???)??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屠乃奔倚其下(??倚靠?)??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屠暴起(突然)????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一狼洞其中(?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亦黠矣(?狡猾??)??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它,代狼。?)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④又数刀毙之(??它,代狼。)?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敌:①恐前后受其攻(胁迫,?攻击,动词。?)
②盖以诱敌(?敌人,名词。?)??
止:①一狼得骨止(停止,动词。???)??
②止增笑耳(?通“只”,只有,副词。?)?
意:①目似瞑,意暇甚(?态度,神情,名词。??)???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打算,动词。??)??????????
前:①恐前后受其攻(前面,名词。??)?
②狼不敢前(?上前,动词。?)
乃?
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
②乃悟前狼假寐(才?
)
?7、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C?)(2分)?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4分)①盖以诱敌
古义:胁迫,攻击
今义:敌人????????????????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
?
今义:学科名称???????
9、“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以骨投(之)”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3分)
10、“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2分)
11、选择题?
①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2分)?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②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2分)?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③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B??)(2分)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12、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3分)?
①后狼止
/
而前狼
/
又至????????????②其一
/
犬坐
/
于前??????????③禽兽之变诈
/
几何哉?
13、翻译句子?。(6分)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户)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户)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1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
15、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4分)?
狼:贪婪、狡黠、团结?、凶残?
屠夫:勇敢、机智?
16、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条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它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17、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即使狼再狡猾,始终是邪恶的,邪不胜正。启示: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取得胜利。
18、写出三个带“狼”字的成语。说说看,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的态度。
19、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狼已经被人类猎杀的几近灭绝,现今的人们比狼还要可怕,不断地消耗着自然资源,破坏着生态环境,同时还肆无忌惮地猎杀动物,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使得狼等一些重要物种濒临灭绝。??????????????????????????????????????????????????????????????????????????20、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了发条一样。”请联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狼是一种对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食物链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当其他动物族群中老弱病残数量增多以拖累种群时,狼负责清理其中的部分成员,并控制草食动物数量与种类的相对稳定,防止植物被啃食至尽。我们要善待狼以及所有生物圈中的生物,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建立与狼等动物和谐相处的环境。
第三则
原文
???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
???
?一个屠夫傍晚行走在路上,被狼逼迫。(屠户看到)路旁有(一间)夜里看地的人留下的草棚,就跑过去进入草棚躲起来。狼从草席里伸爪子进来,屠夫急忙抓住,使狼爪子缩不回去。但想不出办法来杀死狼。身边只有不满一寸的小刀。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取皮)的办法吹狼。用尽力气吹过的时候,(屠户)觉得狼不大动了。才用腰带绑上(狼爪子)。出去一看,那么狼胀的象牛一样(大),大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户背着狼回了家。不是屠户,怎么能够想出这种办法来!
????这三件事皆出自屠户,那么屠户的残忍,也可以用于杀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惟有小刀不盈寸
(
满
)
遂负之以归
(
背
)
方缚以带
(
捆绑
)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
计策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但思无计可以死之。但想不出办法来杀死狼。
②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大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合上。
3、从本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2分)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4、对文中屠户的性格特点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
A.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B.善于斗争,深谋远虑。
C.不正面硬拼,善于斗争。
D.胆小怕狼,侥幸获胜。
6、根据文中语句看,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几则?并说明理由。(2分)
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三则。可以从文章的“??这三件事皆出自屠户,那么屠户的残忍,也可以用于杀狼。”这句话中看出。
?7、比较三则故事中刻画的狼有什么不同。(3分)
三则故事中刻画的狼不尽相同。第一则重在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重在表现狼的狡猾奸诈,第三则重在表现狼的愚蠢。
8、你认为《狼三则》哪一则写得较好?为什么?(3分)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屠人货肉归(?卖
)②瞰担上肉(??窥视)
③随屠尾行数里(??跟在后面走)④仰首细审(?仔细审视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来拿取肉。
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3分)?
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
.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3分)
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6分)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
方缚以带
以吹豕之法吹之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3.甲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______________;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正常是一个
______________
的形象,如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现在有部分服装品牌又用狼来冠名,如“七匹狼”、“与狼共舞”是因为狼还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质。(5分)
参考答案:
1.攻击
打洞
大腿
伸入
捆绑
用
2.禽兽狡诈欺骗的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人增添一些笑料罢了。
狼胀大的像一头牛,腿不能弯曲,嘴张开不能合。
3.勇敢、果断
、机智
聪明、智慧
狡猾、贪婪、凶残
狼心狗肺
团结、坚持(本题意思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
2020年秋部编版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
11.2.5《狼》对比阅读
《狼》对比阅读一(《狼三则》以外的篇目比较阅读)
一、(8分)【2016·山东省东营卷】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箱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箱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把箱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箱子里,箱子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箱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能用龟壳占卜、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10.
答案: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在
评分:每小题0.
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
答案: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
答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答案: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__攻击。__
(2)其一犬坐于前__像狗似的。__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从通道。__
(4)屠自后断其股__从。__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__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_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__攻击。__
(2)其一犬坐于前__像狗似的。__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从通道。__
(4)屠自后断其股__从。__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__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_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__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0.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__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乙】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昼寝厅室
不舍昼夜
B.再就枕将寐
乃悟前狼假寐
C.更不止于野心矣
止有剩骨
D.不使前也
其一犬坐于前
D【解析】D项,前:向前/前面;A项,昼:白天;B项,寐:睡觉;C项,止:仅,只。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竟忘其为狼
A.将啮其喉
B.乃杀而取其革
C.乐亦在其中矣
D.其一犬坐于前
B【解析】B项与例句,其:都作代词,代指狼;A项,其:代指主人;C项,其:指示代词,这;D项,其:指示代词,其中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答案】__(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答案】__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答案】__阴险狡诈。
15.乙文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__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6.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__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第二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2)一狼洞其中(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1)闭眼??????
(2)打洞????
(3)确实、的确?
(4)遗留、留下、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2、(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泖
3、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3分)
4、如:甲文中一狼“目似瞑,意暇甚”,用以迷惑屠夫;乙文中的狼“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所以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假象迷惑。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停止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__径直。__
(2)狼亦黠矣__狡猾。__
(3)相去数十步__距离。__
(4)跑号如前状__原先的。__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答案】_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答案】_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__径直。__
(2)狼亦黠矣__狡猾。__
(3)相去数十步__距离。__
(4)跑号如前状__原先的。__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答案】_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答案】_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19.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答案】__【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20.【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__(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第二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B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2)竖下视之,气己绝矣!(2分)
见译文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D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
四、《狼》《黔之驴》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1-13题。(共8分)
【甲】
一屠晚归,……盖以诱敌。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⑵以为且噬己也,甚怒
怒:
11.答案:⑴像狗一样。⑵恐惧。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⑵益狎,荡倚冲冒。
译文:
12.答案:⑴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⑵(老虎)态度更加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而”“并”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狎”“荡倚冲冒”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3.整体看这两则材料,我们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为他:
⑴
,
⑵
;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
⑶
,
⑷
。这充分说明了认清形势的重要性。(4分)
13.答案要点:⑴及时丢掉幻想,早下抵抗决心;⑵勇敢机智。(或:果断地杀死两狼。)⑶过早暴露自己;⑷和老虎相处久,让它熟悉了自己。(或:无异能。)
评分:4分,每空1分。原因三条,答对其中两条即可。
?
狼对比阅读二《狼三则》比较阅读
?
一、简析: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写屠户被狼所逼,用铁钩把肉吊在树上才脱身,狼为吃肉而被铁钩吊死在树上的故事,着重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写屠夫毙杀两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更赞扬了人的聪明和勇敢。着重表现狼的狡猾。第三则着写屠户被狼逼进野外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捉住,割破爪皮而吹气胀死的故事,重表现狼的愚蠢。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二、分则阅读训练
第一则
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
忽然,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太阳已经下山。突然一头狼过来了,注视担子上的肉,似乎非常垂涎的样子,跟随屠户后面走了几里路。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等到(屠夫)走,又跟着他。屠夫想狼想要的东西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来拿取肉。于是(屠夫)用钩子钩肉,垫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给狼看,狼就才停下来(不跟着屠户)。屠夫回家了。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第二天)拂晓,屠夫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一个人)吊死的样子,屠户非常惊骇,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只)死狼。(屠户)抬起头来仔细审看,看见狼嘴里含着肉,肉钩刺穿了狼的下巴,好像鱼儿吞下鱼饵。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爬着树寻找鱼,狼才死了,这是可笑!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有屠人货肉归(卖)屠思狼所欲者肉(想要)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蚤”同“早”,早晨)示以空担(把)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则少却。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
②逡巡近之,则死狼也。(屠户)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头)死狼。
③时狼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有屠人货肉归(卖)屠思狼所欲者肉(想要)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蚤”同“早”,早晨)示以空担(把)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则少却。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
②逡巡近之,则死狼也。(屠户)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头)死狼。
③时狼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
3、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第二则。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6分)
屠户知道狼想要的是肉,就把肉挂到树上,以此摆脱了狼。狼跳着去吃挂在树上的肉,被钩子挂住了上腭而死。这两则故事的结尾都对狼进行了嘲笑。(点拨:抓住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二组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及走,又从之________(2)屠思狼所欲者肉________
(3)遂钩肉________(4)示以空担________
(5)似人缢死状,大骇________(6)时狼皮价昂________
(7)屠小裕焉________(8)缘木求鱼,狼则罹之________
`1.(1)跟从(2)想(3)于是(4)把(5)害怕(6)贵(7)富裕(8)攀援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通________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________通________
2.(1)“蚤”通“早”(2)“直”通“值”
3.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2)瞰担上肉________
(3)随屠尾行数里________(4)少却________
(1)卖(2)窥视(3)紧跟在后面走(4)稍微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狼贪婪的句子。
4.
“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及走,又从之。”
5.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屠户遇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狼的凶残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第二部分议论,嘲笑________,如同缘木求鱼。
屠户惧狼,屠户诱狼,屠户取狼,屠户卖狼行动,心理描写,狼的愚蠢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2)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3)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6.(1)屠户害怕,拿刀对着狼,狼稍稍退了一点
(2)不如把它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3)拂晓时分去取肉,远远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
(4)爬到树上去捉鱼,狼就遭到杀身之祸,这也很可爱啊
7.指出文中出现的“看”的同义词:________
7.瞰、望、视、见;
8.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8.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9.这则故事与课文《狼》相同之处在哪里?请简述。
9.
都写了狼虽贪婪、凶狠,但都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
第二则
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奔倚(???yi)
?又数刀毙之(?shù??)(??bì???)??
?隧(???suì?)入????
尻(??kāo?)尾????
chí(??弛??)担持刀???
dān?dān(???眈?)(眈??)相向????
?目似míng(??瞑??)
??意xiá(?暇?)甚???
狼亦xiá(??黠?)矣???
?假miè(???寐??)
第二则
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奔倚(???yi)
?又数刀毙之(?shù??)(??bì???)??
?隧(???suì?)入????
尻(??kāo?)尾????
chí(??弛??)担持刀???
dān?dān(???眈?)(眈??)相向????
?目似míng(??瞑??)
??意xiá(?暇?)甚???
狼亦xiá(??黠?)矣???
?假miè(???寐??)
2、填空。(13分)?
《狼》选自《聊斋志异》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填空。(13分)?
《狼》选自《聊斋志异》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4、理解默写。(5分)?
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8分)?
目似瞑(??闭眼?)????意暇甚(?神情,态度??)??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乃悟前狼假寐(?明白??)?缀行甚远(?紧跟着走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一狼仍从(?跟从???)??????
屠大窘(?困窘急迫???)??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屠乃奔倚其下(??倚靠?)??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屠暴起(突然)????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一狼洞其中(?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
狼亦黠矣(?狡猾??)??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8分)?
目似瞑(??闭眼?)????意暇甚(?神情,态度??)??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乃悟前狼假寐(?明白??)?缀行甚远(?紧跟着走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一狼仍从(?跟从???)??????
屠大窘(?困窘急迫???)??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屠乃奔倚其下(??倚靠?)??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屠暴起(突然)????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一狼洞其中(?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
狼亦黠矣(?狡猾??)??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它,代狼。?)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④又数刀毙之(??它,代狼。)?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敌:
①恐前后受其攻(胁迫,?攻击,动词。?)
②盖以诱敌(?敌人,名词。?)??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它,代狼。?)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④又数刀毙之(??它,代狼。)?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敌:
①恐前后受其攻(胁迫,?攻击,动词。?)
②盖以诱敌(?敌人,名词。?)??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止:
①一狼得骨止(停止,动词。???)??
②止增笑耳(?通“只”,只有,副词。?)?
意:
①目似瞑,意暇甚(?态度,神情,名词。??)???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打算,动词。??)??????????
前:
①恐前后受其攻(前面,名词。??)?
②狼不敢前(?上前,动词。?)
乃?
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
②乃悟前狼假寐(才?
)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止:
①一狼得骨止(停止,动词。???)??
②止增笑耳(?通“只”,只有,副词。?)?
意:
①目似瞑,意暇甚(?态度,神情,名词。??)???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打算,动词。??)??????????
前:
①恐前后受其攻(前面,名词。??)?
②狼不敢前(?上前,动词。?)
乃?
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
②乃悟前狼假寐(才?
)
?7、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C?)(2分)?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4分)
①盖以诱敌
古义:胁迫,攻击
今义:敌人????????????????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
今义:学科名称???????
9、“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以骨投(之)”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3分)
?7、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C?)(2分)?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4分)
①盖以诱敌
古义:胁迫,攻击
今义:敌人????????????????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
今义:学科名称???????
9、“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以骨投(之)”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3分)
10、“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2分)
11、选择题?
①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A
②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2分)?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③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B??)(2分)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A
B
12、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3分)?
①后狼止
/
而前狼
/
又至????????????②其一
/
犬坐
/
于前??????????③禽兽之变诈
/
几何哉?
13、翻译句子?。(6分)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户)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户)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1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
15、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4分)?
狼:贪婪、狡黠、团结?、凶残?
屠夫:勇敢、机智?
16、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条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它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17、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即使狼再狡猾,始终是邪恶的,邪不胜正。启示: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取得胜利。
18、写出三个带“狼”字的成语。说说看,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的态度。
19、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狼已经被人类猎杀的几近灭绝,现今的人们比狼还要可怕,不断地消耗着自然资源,破坏着生态环境,同时还肆无忌惮地猎杀动物,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使得狼等一些重要物种濒临灭绝。????????????????????????????????????????????????????????????????????????
20、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了发条一样。”请联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狼是一种对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食物链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当其他动物族群中老弱病残数量增多以拖累种群时,狼负责清理其中的部分成员,并控制草食动物数量与种类的相对稳定,防止植物被啃食至尽。我们要善待狼以及所有生物圈中的生物,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建立与狼等动物和谐相处的环境。
第三则
???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
?一个屠夫傍晚行走在路上,被狼逼迫。(屠户看到)路旁有(一间)夜里看地的人留下的草棚,就跑过去进入草棚躲起来。狼从草席里伸爪子进来,屠夫急忙抓住,使狼爪子缩不回去。但想不出办法来杀死狼。身边只有不满一寸的小刀。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取皮)的办法吹狼。用尽力气吹过的时候,(屠户)觉得狼不大动了。才用腰带绑上(狼爪子)。出去一看,那么狼胀的象牛一样(大),大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户背着狼回了家。不是屠户,怎么能够想出这种办法来!
????这三件事皆出自屠户,那么屠户的残忍,也可以用于杀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惟有小刀不盈寸
(
满
)
遂负之以归
(
背
)
方缚以带
(
捆绑
)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
计策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但想不出办法来杀死狼。
②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
大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合上。
3、从本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2分)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4、对文中屠户的性格特点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
A.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B.善于斗争,深谋远虑。
C.不正面硬拼,善于斗争。
D.胆小怕狼,侥幸获胜。
C
6、根据文中语句看,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几则?并说明理由。(2分)
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三则。可以从文章的“??这三件事皆出自屠户,那么屠户的残忍,也可以用于杀狼。”这句话中看出。
?7、比较三则故事中刻画的狼有什么不同。(3分)
三则故事中刻画的狼不尽相同。第一则重在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重在表现狼的狡猾奸诈,第三则重在表现狼的愚蠢。
8、你认为《狼三则》哪一则写得较好?为什么?(3分)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
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屠人货肉归(?卖
)②瞰担上肉(??窥视)
③随屠尾行数里(??跟在后面走)④仰首细审(?仔细审视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来拿取肉。
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3分)?
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屠人货肉归(?卖
)②瞰担上肉(??窥视)
③随屠尾行数里(??跟在后面走)④仰首细审(?仔细审视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来拿取肉。
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3分)?
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
.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3分)
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6分)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
方缚以带
以吹豕之法吹之
1.攻击
打洞
大腿
伸入
捆绑
用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2.禽兽狡诈欺骗的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人增添一些笑料罢了。
狼胀大的像一头牛,腿不能弯曲,嘴张开不能合
3.甲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______________;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正常是一个
______________
的形象,如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现在有部分服装品牌又用狼来冠名,如“七匹狼”、“与狼共舞”是因为狼还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质。(5分)
3.勇敢、果断
、机智
聪明、智慧
狡猾、贪婪、凶残
狼心狗肺
团结、坚持(本题意思对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