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陈涉世家》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积累与运用(34分)
1.填空题(3分)
《陈涉世家》选自《???》,原名《_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这部书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西汉的????(人名)。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鸿鹄(hú)
烹食(péng)
社稷(jì)
徇(xùn)
B.辍耕(chuò)
罾(zēng)
笞(chī)
铚(zhì)
C.砀(dàng)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gōu)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適戍渔阳。
4.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惆怅,怀恨)
B.与皆来会计事(学会计策
)
C.夜篝火,狐鸣呼曰(灯笼,名词)
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是(
)(2分)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適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固以怪之矣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
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2分)
A.上使外将兵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尉果笞广
10.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2分)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11.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2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
(1)(2)
B.
(3)(2)
C.
(3)(1)
D.(2)(4)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2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2)藉第令毋斩。(3)然足下卜之鬼乎?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
(3)
(4)
B.
(1)
(3)
C.
(2)
(3)
D.
(1)
(2)
1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个给别人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领兵跟义军在城门洞里交战。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民众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1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15.综合性学习。(6分)
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
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二、阅读理解
(36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5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__
⑤发闯左適戍渔阳九百人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失期,法皆斩。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起义的第—步,接着他向士卒发出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4.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甲]
[乙]
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二)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7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谁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日:“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彩,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2)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辍耕之垄上
辍:____
(2)或说陈王曰
或:____
(3)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一段,作者运用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陈胜渴望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
B.[乙]文写了陈胜为王后,追求物质享受,不能守信与人同甘,说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C.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虽连用四个“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鲜明地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
5.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陈涉世家》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积累与运用(34分)
1.填空题(3分)
《陈涉世家》选自《???》,原名《_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这部书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西汉的????(人名)。
答案:史记
太史公书
纪传体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鸿鹄(hú)
烹食(péng)
社稷(jì)
徇(xùn)
B.辍耕(chuò)
罾(zēng)
笞(chī)
铚(zhì)
C.砀(dàng)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gōu)
解析:“烹”应读一声。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適戍渔阳。
解析: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惆怅,怀恨)
B.与皆来会计事(学会计策
)
C.夜篝火,狐鸣呼曰(灯笼,名词)
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解析:A、“恨”应为“遗憾”。B、集会商议。C、应是动词,用篝火装做“鬼火”。
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是(
B
)(2分)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適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解析:A.“以”通“已”。C、“適”通“谪”。D.“被”通“披”。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固以怪之矣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
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
解析:“身”应为“亲自”。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
)(2分)
A.上使外将兵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尉果笞广
解析:B中的“书”、
“王”,C、中的“罾”,D、中的“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0.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B
)(2分)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11.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
(1)(2)
B.
(3)(2)
C.
(3)(1)
D.(2)(4)
解析:(1)
(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D
)(2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2)藉第令毋斩。(3)然足下卜之鬼乎?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
(3)
(4)
B.
(1)
(3)
C.
(2)
(3)
D.
(1)
(2)
解析:这两句都表示假设关系。
1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个给别人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领兵跟义军在城门洞里交战。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民众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解析:A.有误。该项中“佣者”应翻译为“被雇佣的人”。
1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解析:应为“表明了陈涉少时的远大志向”。
15.综合性学习。(6分)
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
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答案:
(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示例)名片正面:名人故里——韩城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解析:
(1)属于赏析语句题。解答时应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来思考。本题需抓住“蚕室”“龙门”的比喻义。“蚕室”指受宫刑之后容易中风而死,需要在像蚕室一样温暖不通风的密室里养伤,待创口愈合后方能出来。“龙门”一般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
(2)考查名片的设计能力。首先研读示例,明确名片正面要体现设计角度,点名地名;背面要围绕正面所写的设计角度组织语言,体现该地这一方面的优势。答题时,要注意用好“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这一重要提示信息,从司马迁的历史贡献角度体现韩城的名人故里的价值。
二、阅读理解
(36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5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__
⑤发闯左適戍渔阳九百人________
①估计
②通“倡”,首发
③辅佐
④假装
⑤征发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失期,法皆斩。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①误期,按法律规定都要斩首。
②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
3.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2)“_________”是起义的第—步,接着他向士卒发出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并杀两尉
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甲]
[乙]
甲:
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
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
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答案:
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7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谁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日:“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彩,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2)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去
答案:(1)置/人所罾鱼腹中(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辍耕之垄上
辍:____
(2)或说陈王曰
或:____
(3)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之:____
之:____
答案:(1)停止
(2)有人
(3)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
(4)去、往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答案:(1)发布号令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2)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4.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甲]文第一段,作者运用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陈胜渴望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
B.[乙]文写了陈胜为王后,追求物质享受,不能守信与人同甘,说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C.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虽连用四个“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鲜明地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
解析:C有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体现出的是陈胜非凡的智慧。
5.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原因:陈胜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
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的关键因素。
乙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伴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分辩诉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作“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位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