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主备人:张娟华
【学习目标】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习重点】
深入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知识链接)
1、作者·背景。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在母亲和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导、鼓励下,很早就开始学习写作。1870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巴黎学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战后长期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小职贝。
莫泊桑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人,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187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羊脂球》,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他共写了20O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以及许多文学、政治和时事评论。
莫泊桑生活在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面对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他一方面看到了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进一步认识了资本主义壮丽面上的裂纹,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在作品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腐化的现象。
莫泊桑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他多次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热情歌颂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鞭挞资产阶级的怯懦与自私,留下了《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龙老爹》等名篇传世。他还大量地以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为题材,披露那些人极力向上层社会钻营的丑态,讽刺他们庸俗而可悲的虚荣心,如《项链》《骑马》《绳子的故事》等。《我的叔叔于勒》也属于这类作品。
本篇小说1883年8月7日首次发表于巴黎《高卢工人报》,写的是法国西部哈佛尔海港菲利普家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掌握下列生字
拮据( ) 栈桥( )煞白( ) 撬开( )
诧异( ) 牡蛎( )别墅( ) 皱纹( )
褴褛( ) 阔绰( )女婿( ) 嘟哝( )
掌握下列词语
拮据 煞白 呆直 张皇 十拿九稳 褴褛
三、【自主学习】
3、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政治面貌
主要经历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主要社会关系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
4、小说中的人物是如何评价于勒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6、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言语、动作、神情描写的作用。
菲利普夫妇:
“我”:
五、【精读精炼】
阅读课文 “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完成下列各题
7、“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 ?
8、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安排了旅行这一转笔。对此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情节发展舒缓下来。
B、使情节发展有所起伏。
C、为后面遇见于勒的情景作铺垫。
D、为便于插入景物描写以丰富表达方式。
9、文中“我”叫 。本文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来写: A 、 B、
10、虽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但如果偶然间抬起头后,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的目光相遇,请选择一种最有可能出现的场面,并从选文中找出选择的依据( )
A、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想相认。
B、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不想相认。
C、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想相认。
D、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不想相认。
之所以这样选择的依据:
11、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12、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13、“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六、【拓展提升】
14、找出文中父母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并分析其作用。
15、从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差异看,他们的确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市侩,是可鄙的,但我们更应看到当时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正是他们身处的那样一个社会使他们沉沦下去,用金钱关系去衡量亲情的近、疏,请你结合自身的经历,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谈一谈如何确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16、本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哪些出人意料之处?
17、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的女婿起疑心。”
这两句与小说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课堂检测
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体裁是 ,作者 ,他是十九世纪法国 作家,有 美称,代表作有
等。文章的主人公是
2、文章线索是:
3、文章以什么为情节安排结构?(用四个字概括)
4、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菲利普夫妇:
“我”:
5、本文作者要揭露什么?
6、“我 ”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与父母形成什么?
答案:
【自主学习】
1、2、3、(略)
4、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全家唯一的希望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盼 (赶) 赞 见 躲
5、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不是于勒。虽然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这个人物也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但判定作品中某一人物是否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一人物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6、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爱慕虚荣的小市民。
“我”: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作用: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精读精练】
7、“心里默念”能准确地表现若瑟夫既想相认,但又迫于父母态度而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而“叫出声来”在当时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则是不可能的。
8、D。
9、若瑟夫,第一人称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
10、D,从“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见他。”可以看出。
1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的单纯、善良、和富于同情心,“母亲”的势利和尖锐。
12、略。
13、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拓展提升】
14、称呼略。作用:于勒的好与坏,亲与疏完全取决于钱财,充分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15、合理即可。
16、主要有两处。一是“行为不正,糟蹋钱”的于勒被打发到美洲以后,没想到竟然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损失。二是十多年未见的于勒一下子成了穷水手。
17、这些话说明,金钱的势力无孔不入,有时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这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