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水的净化( 教案+课件1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水的净化( 教案+课件1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17:55:1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课题2
水的净化
1.了解常用净水方法。
2.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4.会检验硬水与软水。
5.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下面是一杯从池塘里获得的水,如何对水进行净化?
可溶的杂质
不溶的杂质
微生物
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哪些?
过滤中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玻璃仪器有哪些?
3.
玻璃棒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74页-75页,回答下列问题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
除去不溶性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颜色、异味
杀死残存的细菌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沉降杂质
取水
沉淀
过滤(物理变化)
活性炭
吸附(物理变化)
消毒(化学变化)
配水泵
加絮凝剂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一、净水方法
漏斗
铁架台
(2)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玻璃棒
(3)如何进行过滤,
过滤操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过滤
(1)过滤:分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的一种操作。
烧杯
一贴:
二低:
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注意事项
二、过滤
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滤纸破损
(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
合作探究
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
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3.
哪些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将硬水软化?
自主学习二
阅读课本76页,回答下列问题
三、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加等量的肥皂水,
产生泡沫较少的水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水是软水。
1.概念:
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麻烦有哪些?
浪费燃料
可能引
起爆炸
浪费肥皂
衣服变硬
议一议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
煮沸(生活中)
蒸馏(实验室))
A
知识点一、水的净化方法
【典例1】下列有关过滤与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蒸馏时温度计有两个作用:一是测量温度,二是搅拌液体C.过滤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蒸馏时水变为蒸气,是化学变化
D.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多道工序净化制成
1.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_______(填操作
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____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过滤
吸附
肥皂水
煮沸
2.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9课时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课题
水的净化
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常用净水方法。2.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4.会检验硬水与软水。5.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重点
1.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纯水和河水,它们有什么不同?如何把河水净化成自来水?
讲授新课
一、【温故知新】课前检测: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新课导入: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阅读课本74页-76页,回答下列问题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哪些?过滤中用到的仪器有哪些?玻璃仪器有哪些?玻璃棒的作用?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哪些?教师点拨自学检测:课时练38页例达标自测1、2;
40页1、2三、【合作探究】实验:过滤1.过滤操作有几个操作关键点?
一贴二低三靠2.
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滤纸破损
(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实验视频;
区分硬水和软水教师点拨四、【检测提升】
课时练39页5、例3
40页3
提问学生对上节课掌握情况。学生依照教师的问题,阅读课文,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可与同桌交流解决,最后还不会的做好标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在班里进行成果展示,不足之处,其他小组补充,再有教师归纳订正。当堂训练,
温故知新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参与度。
课堂小结
1.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通过口答,归纳总结、补充完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2.
课堂评价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课堂知识小结
强化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