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全书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作而成。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走近《三国》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共120回。描述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时间:公元219年夏
地点:阳平关外
中国四大名著:
《红楼梦》
《水浒》
《三国演义》
《西游记》
人物 作品 作家 朝代
曹操 《红楼梦》 罗贯中 明代
孙悟空 《三国演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贾宝玉 《水浒传》 曹雪芹 元末明初
林冲 《西游记》 吴承恩 清代
杨修
罗贯中
节选自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时间:公元
219年夏。地点:阳平关外
嘉善五中 文武
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鸡肋( ) 恃才放旷( )
数犯曹操之忌( )
叱退( )
心恶之( ) 佯惊( )
曹丕( ) 麾军( )
高阜( ) 拈弓( )
lèi
shì
shuò
chì
wù
yáng
pī
huī
fù
niān
2、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吗?
适疱官进鸡汤( )
汝怎敢造言( )
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植然其言(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 )
方忆杨修之言( )
为首大将乃魏延也。( )
魏延诈败而走( )
以今夜号令( )
数犯曹操之忌( )
刚好
制造谣言
按……去做
只要……就……
常常
是
凭借
多次
头
才
跑
将下面的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补充注释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夏侯惇:曹操手下很受信任的一员大将。夏侯,复姓。
朝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份,故地在今河南境内; 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万户以下的小县长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事前拟好的答案。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思考:
围绕着曹、杨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选文讲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概括每个故事不超过十个字)
第二部分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事件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改造花园大门
分食塞北酥饼
揭发“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密谋
教曹植斩门吏
为曹植作答教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虽喜笑,而心恶之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 愈恶之
梦中耳
知其事,径来告操 愈恶之
君奉王命而出……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丞相嫌园门阔耳 虽称美,心甚忌之
生活小事
宫廷斗争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4--9):杨修之死的原因。
第三部分(10--12):曹操兵败厚葬杨修。
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全文叙述属顺叙
本文的回忆部分是插叙。
1、杨修为什么事被杀?
道破“鸡肋”含义,“造言乱军”。
再读课文
2.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正确,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虑,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
关于杨修之死,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自由辩论 :杨修之死谁之过?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杨修自食其果。
曹操之过。
另有他因。
1.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而曹操嫉妒又怕留他必有后患,总想找个罪名把他杀掉。
2.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所以,他被杀乃是咎由自取。
杨修死因
合理吗?
实质:杨修深深卷入到了曹丕和曹植的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这体现封建专制制度下君臣关系的必然。
人物性格分析
曹操
杨修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
展示性格
杨修 故事 曹操
(恃才) -----矛盾冲突----- (忌才)
恃才放旷 1.杨修被杀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2.改建园门 插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3.分食酥饼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4.语破奸心 虚伪狡诈
轻率大意 5.轻视吴质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6.教植斩吏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7.巧作答教 叙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8.失利葬修 固执虚伪
归纳杨修的性格特点
才思敏捷、不拘礼俗、恃才放旷
评:杨修这样的人,只可作学问,不
可搞政治。
你认为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虚伪奸诈、心胸狭窄、生性多疑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
精兵法,善诗歌。
鲁迅语: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后人惋惜杨修的诗: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拓展思考
从杨修之死我们得到什么人生的启示
做人要谦逊
不可恃才放旷
更不可狂妄自大
作业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共12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英雄
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关羽 张飞
曹操所杀名士
孔融 华佗
许攸 杨修
杨修之死
阅读四、五两段,思考以下问题:
曹操“虽称美” “虽喜笑”却为何“心甚忌之” “心恶之”
杨修能摸透自己的心思,对自己了如指掌,不免造成祸患。
如果曹操不杀杨修,曹丕会杀杨修吗?
会。杨修辅佐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政治死敌。
杨修之死的原因
摸透了曹操的心思,被人视为心头之患。
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才能,置军纪于不顾。
卷入曹丕与曹植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杨修之死的相关史料
曹操自汉中退兵三、四月后杀杨修。
曹操处死杨修不在建安22年,(立曹丕为太子时),而拖到建安24年秋,在自己病重之时。故杨修临死谓故人曰:“我故自以为死之晚矣。”
曹操虽“心甚忌之” “心恶之”,但仍“称美” “喜笑”
早有杀修之心,但直到鸡肋事件后才杀修。
在临死之前,杀死杨修。
曹操性格分析
深藏不露 阴险狡诈
深谋远虑
作业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分析其他名士被曹操所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