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心亭看雪》视频课堂教学实录(说课+上课+评课+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7 19:34:0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上网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所在学校: 郫县二中
学科 语文 版本册数 八年级上册 任课教师 李晓娟
科目名称 《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 共 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来把握文章主旨和情感的能力。2、了解作品背景,通过背景感知人物内心世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字词理解的难度不大,所以我想通过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这样的精读来教会学生如何赏析一篇美文。
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字词的积累,能够通过工具书和老师的提示疏通文意,他们缺乏的是赏析、品味语言文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咬文嚼字,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痴行、痴景和痴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加以体会和品析 分层次展示表现痴行、痴景、痴情的相关语句,供学生探讨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理解作者的孤独、清高和天人合一的不俗情怀 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展示作者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使用方法
一、复习导入 复习本课重点字词 师提供相关字词,分组归纳 学生抢答、辨析 展示词组
二、整体阅读,把握全篇 整体理解课文 提问:1、找出文章中前后矛盾的地方。2、找出一个最能恰当地评价张岱的词 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作答 展示问题
三、咬文嚼字论痴行 理解作者的痴行 提问:1、张岱有什么异常行为?2、说出“湖中焉得更此人”的言外之意。3、分析金陵客和张岱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后,讨论交流 分层次逐步展示问题和作者介绍
四、咬文嚼字赏痴景 赏析作者眼中的痴景 提供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生自我朗读自我发现 展示学生的发现成果
五、咬文嚼字解痴情 理解作者的痴情 理解舟子眼中所说的“痴” 学生自我总结 展示问题
六、拓展延伸 补充课外诗歌 展示《红楼楼》中的相关诗句 学生朗读体验 展示诗歌
七、小结 以对联的形式总结本堂课 展示本堂课的主题,“咬文嚼字读张岱”作为上联 学生讨论交流 展示对联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论痴行:大雪独行 咬文嚼字读张贷 赏痴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解痴情:天一合一的山水之乐
课后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力求让学生明白精读的方法,懂得通过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这样的方式来把握文章的情感。从本次教学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这仅仅是浅尝辄止,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渗透,才能真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注:纸张不够可加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湖心亭看雪
咬文嚼字读张岱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来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2、了解作品背景,感知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揣摩文意及作者情感,理解痴行,品析痴景,解读痴情。
读一读
祯    毳   
凇    沆砀 
堤     芥 
毡    喃喃
zhēn
cuì
sōng
hàngdàng

jiè
zhān
nán
辨一辨
第一组 一小舟 上下一白
第二组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第三组 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
第四组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大声朗读并思考:
1、都说这篇短文里有一个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来吗?
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
咬文嚼字论“痴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这三句你看出张岱有什么异常行为?
咬文嚼字论“痴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以这样的句式,“湖中居然有此________的人!”说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言外之意。
咬文嚼字论“痴行”
张岱巧遇金陵客,他也和金陵客一样满心欢喜吗?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作者简介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官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写下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就选自《陶庵梦忆》。
书中缅怀往昔岁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人生之悲。
咬文嚼字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样的一幅雪景,你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他是怎么定位自己与自然和世俗社会的关系?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咬文嚼字解“痴情”
我们反过来审视开头提到的那个“痴”字,你还只想到“呆”“傻”这一类的意思吗?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
湖心亭看雪
咬文嚼字读张岱
斟词酌句解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