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曲”分类
剧曲
散曲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58字以下。
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元曲
文学常识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听读,划节奏,注意感情
翻译曲句
枯藤老树昏鸦
枯,枯萎。
老,光秃秃的。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点明时间,与“昏”呼应。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天涯,指天边,极远的地方。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整体把握诗意:
分析结构
写景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一层: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写景寄情,极为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思乡之情。
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苍凉
温馨
荒凉
思乡
写作手法
正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
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阅读理解
1、本文一共多少个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这种思乡之苦的?
本文一共28字,虽然简约,但十分细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其中有动有静,动静相映。用“枯”、“昏”、“古”、“瘦”来修饰所写的景物,使景物具有苍凉悲苦的色彩。最后把人置于景中,情景交融。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家乡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主题思想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