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6 语文园地七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6 语文园地七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7 15: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共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两组词语,与日常清洁卫生活动有关:一组表示清洁工具,一组表示清洁活动。引导学生在词语语境中认识生字,掌握其中的多音字,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猜“摸、读、揭”几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声旁相同,读音相近,采用先猜字音后查字典验证的方法识字;二是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写话”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写写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书写提示”旨在通过书写“劝、堆、转、特”几个字,让学生了解某些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大小、形态以及笔顺都可能发生变化。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二十四节气歌》,要求学生熟读背诵。
“我爱阅读”编排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要求掌握的生字,读准多音字“扫”,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几个字。
6.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7.通过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5.通过阅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1.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几个字。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加油站”是两组与清洁工具、清洁活动有关的词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推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书写提示”部分有两个教学要点,一是提醒学生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引导观察“劝、堆、转、特”的偏旁。引导学生发现“又、土、车、牛”作偏旁后,笔画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语言运用
“字词句运用”部分有两项内容。第一部分是“猜一猜”,这部分可以采用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猜测字的读音和意思,再通过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验证。其中“读、揭”也可根据语境和生活经验来猜读。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比喻句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例句与其他句子进行比较,发现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还可以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写话”可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首先提供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养的动物,可以从动物的外形或生活习性方面来说,然后组内交流自己想养某种小动物的理由。在此基础上,练习写话。写完后,再全班进行展示,教师指导修改。
“日积月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歌》,能借助拼音,熟读成诵。鼓励学生课外翻阅日历,在生活中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
3.阅读理解
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时,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裁缝姑娘给月亮姑娘做了几套衣服?为什么每次做出来的衣服都合身?在学生感受故事的趣味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要求掌握的生字,读准多音字“扫”,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口语练习,说话清楚、有序,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及养小动物的理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方法,掌握字词
1.多种方法,交流识字。
(1)相信同学们都有做清洁的好习惯。那么大家在做清洁的时候,会用到哪些工具呢?(相机出示工具的图片,并在工具旁边注音,帮助学生认识清洁工具)
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扫帚”的“帚”,“簸箕”的“箕”,“擦玻璃”的“璃”,标注的都是本音,在词语中都要变调读轻声。
(3)引导学生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一组表示清洁工具,一组表示清洁活动。
清洁工具: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清洁活动: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这些清洁工具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
(5)出示相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图片以及相应的词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名称。
用扫帚扫地;用抹布洗碗,用抹布擦桌子,用抹布擦玻璃;用拖把拖地;用水桶拎水;用簸箕装垃圾。
(6)引导学生发现:“簸箕”是竹字头,想想原因可能是什么;“扫、抹、擦、拖”都是提手旁,它们有什么关联?
簸箕:一种竹制用具,因此是竹字头。
扫、抹、擦、拖:都是表示手上动作的词,都是提手旁。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
2.字词运用,理解比喻。
(1)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猜测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①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②他挑了一本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③他揭开米缸的盖子,发现里面没有粮食了。
(2)交流方法:你是如何猜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①“摸”是形声字,偏旁是提手旁,与手的动作有关。
②“读”和语言有关,所以是言字旁。
③“揭”也是表示手部动作的词,在识记时可以结合形近字“喝、渴”。
(4)猜测意思。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猜测带点字的意思,并点名请学生说一说。
(5)验证猜想:小组内查字典,验证这三个字的读音,并查一查意思。
(6)小组汇报。
板块二 理解比喻,积累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
句段1: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句段2: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句段3:绿油油的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笔直的地站在那里。
2.分组读句子。
3.对比发现,这些句子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说说你的发现。
(1)那颗枫树好像一把太阳伞。
(2)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3)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
4.发现规律:这些句子运用了“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词语。
5.指导学生运用“好像”“像……似的”“像……一样”把句子说得更具体。
小姑娘红润的脸蛋好像苹果。
冬天的太阳像鸭蛋黄一样。
她弯弯的眉毛像柳叶似的。
6.小结:比喻句就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把事物说得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在写话、习作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板块三 自主练习,动笔写话
1.引导交流:如果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
2.课件展示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金鱼等小动物的图片,拓展思路。
3.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可以从动物的外形方面说理由,如眼睛、耳朵、毛色;还可以从生活习性方面说,如喝水、睡觉。
4.组内交流自己想养某种小动物的理由,鼓励学生多说几条理由。
5.练习写话。注意把话写通顺,尽量少写错别字,鼓励学生多写几条理由。写完以后,读给同学听,再改一改。
6.指名展示,教师现场点评、指导。
7.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完成的“写话”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听听他们的意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规范生字书写,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几个字。
2.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3.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识偏旁,规范书写
1.认读汉字,说说“书写提示”中的生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劝、堆”的偏旁,说说自己的发现。
“又”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成点;“土”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横变为提。
3.引导学生观察“转、特”的偏旁,说说自己的发现。
“车、牛”作偏旁时,最后一横笔变为提。
4.引导学生观察笔顺变化,注意“牛、车”单独成字和作偏旁时,笔顺不相同。“车”作偏旁时,笔顺变化为横、撇折、竖、提。“牛”作为偏旁时,笔顺变化为撇、横、竖、提。
5.教师范写“劝、堆、转、特”,边写边提示笔顺笔画。
6.学生自主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又字旁、土字旁、车字旁、牛字旁的生字?小组讨论、交流。
板块二 诵读积累,认识节气
1.朗读《二十四节气歌》。(出示课件)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自由朗读、小组读、同桌对读。
(3)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字音。
2.认识二十四节气。
(1)读了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同学们知道节气是什么吗?
(2)简要科普二十四节气的来由。
节气是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变化,把一年365天分成24段,用来指导农业活动。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而根据名称编成的歌谣。
(3)出示二十四个节气,让学生简单了解二十四个节气与《二十四节气歌》对应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4)课件出示节气应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些节气的认识和理解。
①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②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③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④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5)根据节气的排放,启发学生找规律,说说发现。
第一行是春天的节气,第二行是夏天的节气,第三行是秋天的节气,第四行是冬天的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的开始。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熟读中背诵。
4.拓展:引导学生课外翻翻日历,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
板块三 朗读文章,学会思考
1.学生借助拼音和工具书朗读课文。
2.认读词语,试着根据上下文猜一猜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在朗读课文时,把描写月亮姑娘不同时期样子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句段1: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句段2:过了四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
句段3:过了四天,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儿,像只核桃。
句段4:她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
4.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套衣服?为什么月亮姑娘都没能穿下呢?
因为月亮姑娘一直在变化。
5.视频展示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视频,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6.展示儿歌,加深理解。
初一看不见,
初二一条线,
初三初四像娥眉,
初七初八镰刀月,
初九初十月半边,
十五十六圆又圆。
7.学生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8.自主交流,说说你觉得课文哪个地方最有趣。
1.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本单元语文园地,字词句段的学习最终落实在写话上。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自主练笔,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才能够切实提高对应的能力。
2.重视汉字,积累字词。“书写提示”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感知汉字以及汉字作为偏旁时的区别,拓展了学生知识积累面,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教学字词积累时,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