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教学过程】
教学课题
第四节神奇的眼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新课
听歌曲。我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那你对自己的眼睛有多少了解呢?你想知道与眼睛有关的哪些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眼睛怎样看到物体的?眼睛是怎样近视的?怎样矫正?”等问题作为今天的主题。
?
学生听歌,并提出问题
眼球的构造
【回忆】借助图片说明眼睛的结构:睫状肌、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
学生看书说出眼睛的结构
眼球的工作原理
播放动画模拟眼睛是怎么看到物体的?与照相机成像对比进行说明
眼睛照相机视网膜光屏晶状体
镜头
?
眼球的自动
调节
提出问题:你如何帮老师用照相机把照片放大?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那是什么原因使它成清晰地像的?
播放动画。
【对比】
?
眼睛照相机成像缩小、倒立、实像缩小、倒立、实像调节作用像距不变,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最小,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最大,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较小(或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是物体在胶片上成清晰的像.
问题:
1.为什么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会模糊?
2.近视眼镜有什么作用?
【思考、回答】
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眼睛通过睫状肌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看清远景不同的物体的。
①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到了我们的大脑中,人们与生俱来就适应这种感觉,因此人们的感觉好像成了一个正立等大的像.
②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达到改变眼睛“焦距”的目的.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最小,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最大,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在距眼睛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最清晰,因此人们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1、戴近视镜的眼睛(戴眼镜)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固定光屏的位置,相当于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
2、摘掉近视镜(摘眼镜)
摘掉眼镜后,观察视网膜此时的成像情况。
3、找像
利用一张白纸,在晶状体后找到清晰的像并与视网膜的位置进行比较
总结近视眼成因①由于眼睛的自然疾病和不注意保护眼睛,使得眼睛的自动调节能力变差,就会引发近视眼或者远视眼.近视眼时由于晶状体变得凸起(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得过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只留下了模糊的光点.
【问题】请带近视镜的同学们摘下你们的眼睛,摸一摸你们的镜片,它们是有什么光学仪器构成的?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
近视眼成因:
晶状体太
厚
,折光能力太
强
,成像于视网膜
前
。
矫正:凹透镜
【思考、回答】凹透镜能够对光起到发散的作用,使光经过凹透镜进入眼睛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
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问题】除了近视眼之外,年纪大些的人还经常受到远视眼的困扰,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如何矫正?
模拟实验:
1、戴远视镜的眼睛(戴眼镜)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固定光屏的位置,相当于远视眼的视网膜位置。
2、摘掉远视镜(摘眼镜)
摘掉眼镜后,观察视网膜此时的成像情况。
3、找像
利用一张白纸,在晶状体后找到清晰的像并与视网膜的位置进行比较。
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思考、回答】晶状体变的扁平,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小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近,使得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凸透镜,可以辅助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
眼睛的保护
【问题】近视眼的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得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即使有更先进的技术,制造出质量更好的眼镜,也不如我们自已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眼睛的保护工作.请同学们介绍一些保护眼睛的常识(播放图片).
【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神奇的眼睛
一、眼睛的工作原理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会聚提前):凹透镜
调节:改变焦距
远视眼(会聚置后):凸透镜
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cm处
【课堂总结】
学生分组概括本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