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冰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6.忆读书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关于读书的名言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999年)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冰心发表了《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两个家庭》。1923年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自读课文
字词学习
舅
斩
凯
葛
浒
传
着
jiù
zhǎn
kǎi
ɡě
hǔ
zhuàn
lǔ
shà
kòu
jiǎ
juàn
kān
suǒ
xǔ
shēn
mǒu
zhuó
琐
栩
呻
某
鲁
煞
寇
贾
卷
刊
舅
斩
限
凯
津
葛
述
衰
琐
朴
刊
篇
某
贾
字词学习
jiù
zhǎn
xiàn
kǎi
jīn
ɡě
shù
shuāi
suǒ
pǔ
kān
piān
mǒu
jiǎ
生字组词
舅:舅舅
舅妈
津:津贴
问津
津津有味
斩:斩首
斩钉截铁
过关斩将
限:界限
期限
限制
凯:凯歌
凯旋
葛:诸葛
姓葛
述:讲述
述说
叙述
生字组词
贾:姓贾
贾宝玉
衰:衰弱
衰败
衰老
年老力衰
刊:书刊
刊登
琐:烦琐
琐碎
琐屑
朴:朴实
质朴
朴素
篇:篇章
名篇
篇幅
某:某人
某事
某年某月
重点词语
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刊物
厌烦
凄惨
寻觅
无聊
聊斋
欣赏
催促
天罡
地煞
堆砌
烦琐
岳武穆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一知半解
怒发冲冠
无病而呻
不能自已
风花雪月
多音字
传
传记
chuán
传说
zhuàn
煞
shā
抹煞
大煞风景
shà
地煞
凶神恶煞
多音字
卷
juǎn
卷曲
juàn
卷轴
着
zhuó
zhāo
zháo
高着
着凉
着陆
zhe
听着
词语释义
不能自已: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一知半解:
怒发冲冠: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形容非常有趣味。
好像失去了什么。
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
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词语释义
原指文学中描写的四种自然景物,后比喻
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
没有一点趣味。
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
消闲解闷儿。
风花雪月: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消遣:
期待——
催促——
决定——
居然——
欣赏——
思考——
栩栩如生——
近义词
期盼
督促
决心
竟然
观赏
思索
惟妙惟肖
生动——
烦琐——
华丽——
浅显——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反义词
索然无味
入木三分
呆板
简明
质朴
深奥
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课文内容,并对生字进行识记辨析,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为下一节课深入分析课文做好准备。
课后作业
1、字词识记
2、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忆读书
冰心
回顾旧知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新知讲解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
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
1)
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
第二部分(2—8)
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
。
第三部分(9—10)
侧重谈“读好书”
。
第四部分(11—12)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
读好书。”
新知讲解
冰心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
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
新知讲解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这句话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启示下文。
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新知讲解
阅读2—5自然段: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介绍作者什么时候读书,读的什么书。
新知讲解
哪些细节描写表现出我读书的感受?
例如:“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对书中内容迫切的向往,令“我”寝食难安。
新知讲解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
因为年龄小,《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的字词都不能看懂,所以只能一知半解地读。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新知讲解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读书深入,完全融入到《三国演义》中,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新知讲解
阅读第6自然段: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回忆阅读《水浒传》的经历。
书中情节、人物形象使我印象深刻。
新知讲解
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荡寇志》是清代作家俞万春创作的小说,本书中,作者仇恨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捏造出一大篇宋江等梁山好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又名为《结水浒传》。
新知讲解
阅读第7自然段:
回忆阅读《红楼梦》的经历。
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中年以后……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旺盛衰的滋味。
小时候,阅历少,所以觉得《红楼梦》里的人物令人厌烦。长大了,再读,尝到了兴亡盛衰滋味,加深了“我”对生活、对历史的认识。
新知讲解
作者读了这么多书,是因为作者喜欢读书,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你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词句吗?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点明了读书的好处。
新知讲解
作者认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读?
不是的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新知讲解
会挑选
会比较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喜欢
不喜欢
新知讲解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书也有好坏之分,告诫我们要读好书。
新知讲解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读书好:开卷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并且能让自己从书中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
读好书:择善而读,要学会选择,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心动神移。
新知讲解
思考: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以作者总结读书的经验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课堂练习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津津
半解
索然
盛衰
雪月
栩栩
(
)有味
一知(
)
(
)
无味
兴亡(
)
风花(
)
(
)如生
课堂练习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
)
(2)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
)
(3)没有一点趣味。
(
)
(4)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像活的一样。
(
)
索然无味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一知半解
主题归纳
课文主旨
?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能够获得很美的享受
读书好
能够对写作有好处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多读书
读好书
用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