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7 16:3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变化以及概括人物特点。
2.通过了解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导,体会她高超的教育艺术,感知她的人格魅力。
3.体会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感悟海伦·凯勒对我们精神的引领。
【学习重点】 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人格魅力,感悟海伦的敬爱和感激。【学习难点】通过研读揣摩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变化以及概括人物特点。【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策略】情境体验法、朗读法、问题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1.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内容。
①掌握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怦怦(
)搓捻(
)感慨(

绽开(

争执(
)惭愧(
)浸满(
)混为一谈(

②掌握下列词语的释义
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恍然大悟:
③自读文章,理解本文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2.自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14节。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海伦的生活状况。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后,海伦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情境体验:你陷入了一片黑暗,请伸出你的手,你看不见五指,请你前后左右转动你的脑袋,是漫漫的黑暗。你想放眼望去,是无边的黑暗。你想走出去,你努力地走啊走啊,你在心里说:“走出去,走出去”,黑暗却仿佛无垠的海洋,几乎要将你吞没。你想做点什么,你于是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翻到第五页。你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它在讲什么,你摸着上面凹凸的盲文,却不懂,你想学,然而你听不见。现在请同位右边的同学睁眼,左边的同学继续。你想向同位表达你很无助。请你表达。
屏幕展示(无声):同位,请你告诉他,明天要降温了。请你跟他解释:什么是明天。请谈谈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我们刚刚体验的感受甚至不及海伦·凯勒的万分之一。海伦·凯勒在不到两岁的时候因疾病导致丧失了视力和听力,以致于也失去了语言能力。此后86年的人生里,她都在这漫无边际的黑暗和寂静中度过。
一、【走近海伦】问题1:海伦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生活是怎样的?请迅速阅读1-4段,做出标注。方法引领:
1.精神专注
2.目标明确,只检索关键信息。
学生活动
1:自主阅读、圈点评注。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愤怒、苦恼、疲倦不堪,紧张,恐惧,痛苦,无助。学生活动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
问题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海伦·凯勒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方法引领:
1、跳跃式阅读——以速读为基础,忽略与问题不相干的内容,只检索关键信息,并划出相关语句。
2、批注式阅读——精读揣摩关键语句,并将自己的见解写在书
中的空白处。
学生活动1:自主阅读、圈点评注。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水唤醒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学生活动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
问题3:为什么海伦·凯勒认为世界上没有比自己更幸福的孩子了?
学生活动
1:自主阅读、圈点评注。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因为她感受到了光明、希望、快乐、自由。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领悟到生命,因而无比快乐,无比幸福。
二、【走近莎莉文老师】问题4: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速读5-13段。圈点批注。
学生活动1:自主阅读、圈点评注。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有爱心有耐心有慧心
学生活动2:自主阅读安妮?莎莉文
背景资料莎莉文3岁时患沙眼,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导致视力恶化。8岁,母亲去世,父亲弃她而去。堂叔收养她。因眼疾和种种生活不顺,安妮脾气很坏,成为“令人讨厌的小孩”。10岁,去了救济院,巴巴拉神父带她外出医眼疾,两次手术失败。14岁,进入柏金斯盲人学校。假期到旅馆打工,清扫房间时时常和房客聊天,房客给她推荐医生,治好眼疾,虽模糊但半盲。20岁毕业时,柏金斯盲校校长推荐她去做海伦的老师。这改变了安妮,也改变了海伦的命运。海伦?凯勒背景资料海伦,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五国语言,其中英文和德文的分数都在85分以上。在大学时代完成了《我的生活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等14部著作。一生走遍美国,致力于盲聋哑事业,是著名的演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三、【走近主题】问题5:如何理解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学生活动1: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1.莎莉文老师给海伦·凯勒带来了第二次生命。
2.她用她的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将海伦·凯勒从黑暗、痛苦、无助的生活中拉了出来,使海伦感受到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使她热爱生命,感到幸福。对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是再一次塑造自己生命的人。
3.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赞美和热爱。
三、【走近身边的榜样】观看青岛中心聋校的学生视频。谈谈你从中感触到什么?
问题6:从今天的这堂课,你思考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1: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海伦·凯勒说:我一直哭,一直哭,哭我没有鞋穿,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人没有脚。视觉的黑暗却遮挡不住精神的光明,喉咙的喑哑也挡不住思想的歌声。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你的光明与希望里奋力前行!
【分层作业】A:从海伦或莎莉文老师的角度,写写你的学习感悟,300字左右。B、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做摘录和评注。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
海伦
爱心
耐心
慧心
【课后反思】情景体验,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的方式。例如,我在讲授《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就设计了情景体验活动。在上课之初,我首先借用心理学中的情境体验法,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海伦·凯勒在黑暗与寂静中的感受,通过他们自己看手指,四处看,拿书,翻书的活动,感受盲人的黑暗与艰难。通过同位的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在聋哑的情况下表达自己以及让对方理解自己的艰难和无助。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体验海伦生活中的苦痛,也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情景体验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来体验海伦黑暗、寂静、孤独的生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海伦的自述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经典语句,感受海伦对于光明的渴盼;又是对学生进行的很好的心理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曾来没有在意的光明,学会真爱眼睛。同时,也要学会理解身边的残疾人的苦痛,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对于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探寻。自读课文的身份决定了它的授课环节和侧重点应该区别于讲读课文,所以,在许多内容我都布置给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学,比如字词的部分,比如作家作品的基本信息,比如独立的阅读。我根据本篇文章特点,采用问题驱动式的办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通过循序渐进又相互关联的问题设置,让孩子在一步一步的思考与探究中最终体会到豁然开朗,原来如此的领悟。当然,一堂课的时间似乎远远不够领会海伦·凯勒及其文字背后的力量,我们会在今后的主题阅读中继续开展海伦·凯勒的文章阅读,希望本课也是一个桥梁,能够让学生通往海伦·凯勒的更丰富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