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甘肃省高三语文预测模拟试卷4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的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B.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光彩,从而使亿万人民在抗击自然灾害中迸发出不可战胜的精神。
C.浙江大学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合作开设的“电子信息系”专业开学典礼在浙大隆重召开,这是该校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新举措。
D.于东西对峙格局的解体,北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集团,已失去实际的意义,北约扩展的意识形态意味远远强于实际需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截流 开源节流 成功 计日程功
B.委屈 委曲求全 惹事 惹事生非
C.勾通 沟通思想 义气 意气用事
D.宣泄 水泄不通 勉励 再接再厉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孕育 晕车 酝酿 熨斗 B.应届 罂粟 鹰犬 苍蝇
C.搔痒 瘙痒 骚客 腥臊 D.遮挡 跌宕 档案 当真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①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 ②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 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 ④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 ⑤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 ⑥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
A.⑥③①⑤②④ B.⑥④③①②⑤ C.④⑥③①⑤② D.④①⑤②⑥③
二、科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艺术是人创造的美
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ars”一词同时意味着艺术、手工和技巧。这种和“技巧”同一的艺术概念,现在已经过时了。它的缺点在于太宽泛,不仅适用于艺术,也适用于一切领域。我国先秦和古希腊人的许多著作,都把骑射、烹饪之类,称为艺术。总之,一切高度技巧的表现和产物,都可以称为艺术。按照这样的艺术概念,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就不属于美的范畴,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
当然,广义的说,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以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等等,都有一个美不美的问题。凡是正确的、有效的,都是美的。如诉诸视觉的武术技巧也可以是美的。说这种活动是美的,是说这种活动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不等于说武术就是艺术。
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它追求的是美——实效的象征。如果武术活动不是为了打击敌人而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仇恨与意志力,它就是在追求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而进入艺术的领域,从而同其他艺术相通。如同书法和绘画相通。公孙氏的剑器舞,给了张旭以巨大的启发,使他的书法大有长进。剑舞和草书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抽象的运动形式。如果把那些使它们区别开来的具体的物质元素,如笔墨和纸张、人体和武器等等都抽象出去,那么留下来的唯一的东西,就只是那个表现着人类情感的力的运动形式,力的变幻莫测的动向及其强劲迅疾的运动节奏,和由这个节奏所组成的活的形象。它并不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外。它是一种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能力,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美。
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假如说一切美都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物的话,那么艺术则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换言之,它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存在物。这个本质就是美。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
美,但如果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能在一根头发上刻一首《满江红》,其手段之高妙固然令人叹服,但除非用显微镜,你就看不到它。即使用显微镜,你从中看到的也不是真正的书法。总之,艺术是一种美。但是,正如并非一切文字都是书法,也并非一切美都是艺术。艺术作品的出现,只是人类通过一定有意识的劳动实践(不仅仅是审美实践),对现实材料进行一定的有意识的提炼和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情感和生命力的表现,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所以,艺术还应该是人的创造物。
(摘自《关于艺术的思考》,有改动)
4.下列各项,不符合作者关于“艺术与美”的观点的一项是
A.艺术表现的美,是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
B.凡是正确的、追求实效的人类活动,都是美的,因而也可以说是艺术的。
C.任何事物,如果它不属于美的范畴,那么它肯定就不会属于艺术的范畴。
D.虽然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但艺术离不开技巧,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
5.根据文中对“艺术”的阐释,下列各项中,属于“艺术”的一项是
A.骑射、烹饪B.武术技巧
C.公孙氏的剑器舞D.刻在头发上的《满江红》
6.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不能客观地呈现出人的精神现象,而是直接诉诸理性,可以
被认识到理解到,所以不属于艺术的范畴。
B.如果武术活动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为了追求美,那么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
蹈而进入艺术领域,同书法和绘画等其他所有的艺术相通。
C.美是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能力,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
体验,如果将物质元素抽象出去,它也就不会存在了。
D.一切艺术都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离开了美,艺术就无
从谈起;而离开了艺术,美也就无从谈起。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埽”通“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家焉 家:安家、居住
B.乃轻服遁归 轻服:穿便装
C.勤苦父老 勤苦:使……辛苦
D.以老病卒于家 老病:老毛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整顿洒埽,以待刘公 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以仁惠为民所爱 ②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C.①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②久之,目侍瞑
D.①时人称其长者 ②其如土石何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刘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③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④清约省素,家无货积
⑤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⑥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四、(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见文言阅读材料)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四、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⑴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五、名句名篇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个3小题)(6分)
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苟以天下之大,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近酒》)
③野马也,尘埃也,______·。(《庄子逍遥游》)
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杜牧《夜泊秦淮》)
六、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 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于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取材于王清铭的同名散文)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
C.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15.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6分)
16.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4分)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 (2分)
17.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 (6分)
七、书面表达
18、下面一段话是写黄山的。试用平实的语言概要表述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
(4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们,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答:黄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一句话来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3个字)(4分)
今天,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马六甲海峡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显出出来。
从航运上来说,马六甲海峡距中国领海很近,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一旦马六甲海峡被本地区以外的别有用心的势力控制,势必会影响中国的航运安全,尤其在国际局势存在变数的情况下,这条航道随时可能因战事而被阻断。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仍将使用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运输通道,因此,设法参与、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确保海峡的航运畅通,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答:
20、下面的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已经走向了世界。在德国首都柏林,商场里摆放着印有中国文字和龙的图案的贺年卡,德国人对这样的贺卡趋之若鹜。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华人拱手拜年的照片遍布各大报纸头版。走在巴黎繁华的商业街区,百货公司屋顶倒挂的巨大“福”字,沿街橱窗中展览的“中国红”系列图片,让人无时无刻地被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染着。中国春节文化,是一种家的文化,一种团圆的文化,一种和谐的文化。这是春节之所以走进西方人日常生活的魅力所在。
⑴ 改为
⑵ 改为
⑶ 改为
八、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乾隆年间,有甲乙两个书法家,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米芾,某一捺要像苏东坡。乙则正好相反,他苦苦地钻研,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有一天,甲嘲讽乙说:“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乙听了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2012学年甘肃省高三预测模拟试卷4参考解答
一、基础知识
1、、D(A第二分句谓语残缺,第三分句暗换主语,在第二分句前加“让儿童”,在第三分句“那么”前加“这种做法”。B缺少介词宾语,在“自然灾害”后加“过程”。C搭配不当,“召开”改成“举行”。)
2、B(“惹事生非”,“事”应为“是”)
3、A(yùn B“蝇”读“yíng”,其余读“yīng”;C“瘙”读“sào”,其余读“sāo”;D“挡”读“dǎng”,其余读“dàng”.)
4、A(第一句应用①,才能与“要求”一句保持主语一致;第二句应用③,与后文“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顺序相对应;第三句应用⑤,根据由浅而深的逻辑顺序)
二、科技文阅读
5B
6C
7A
三、文言文阅读
8、D老病:年老多病
9.C(A目的连词,来;动词,认为。B介词,被;介词,因为。D代词,他;语气副词,表反诘)
10.B①表刘宠受百姓爱戴②表刘宠为政尚教化⑤因测算日食有误而免官
【译文】
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齐悼惠王的后代。悼惠王儿子孝王将闾的少子封牟平侯,他的子孙就迁居牟平。刘宠的父亲刘丕,很有学问,人们称是儒学大家。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后来,他四次迁升担任豫章太守,又三次升迁担任会稽太守。山里的老百姓朴实拘谨,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往往被官吏欺诈。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他被征召任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长得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无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像您几位长者所说的那样好呢?你们辛苦了啊!”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后来,刘宠调任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因为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而免官。不久,被授予将作大匠,再任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接连任司徒、太尉。建宁二年,因测算日食有误而免官,回归乡里。
刘宠前后连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屋舍,打扫干净,专门等待刘大人到来,您不得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当时人称他为长者。刘宠因年老病死在家里。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4分)
②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6分)
四、诗歌鉴赏
12、(8分)
⑴惆怅、伤感(3分)
⑵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5分)
五、名句名篇
13.1信誓旦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吾尝跂而望矣钟鼓馔玉不足贵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4士为知己者死隔江犹唱《后庭花》
六、现代文阅读
14、AE(B无厌恶之情C“城市拒绝月光”太绝对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4分)
15.此处“楼房”、“月亮”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楼房”代表物质文明,“月亮”代表精神文明。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6分。答出“用比喻”1分,答出比喻内容2分,答出画线句意思3分)
16.(6分)
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4分,一点2分。若答“‘窗’是人类心灵的空间,人类文明的标志”,可得2分;若答“‘窗’是天的进出口”,“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得1分;若答“‘门’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欲望”,得1分)
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2分。“对比”或“反衬”1分,作用1分)
17.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4分,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七、书面表达
18、(黄山)位于皖南,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因火山喷发而成,多为花岗岩山峰。(地理位置、面积、成因、类型,各1分)
19、马六甲海峡关系中国航运安全。
20、 ⑴趋之若骛--→爱不释手;⑵无时无刻地被--→无时无刻不被;⑶魅力所在--→原因(改对1个得1分,改对2个得3分,改对3个得5分)
八、作文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