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7 21: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25小题,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上。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推 ▲ (jiàn) ② ▲ dài慢 ③沉淀( ▲ ) ④ ▲ (páng)大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心旷神怡 一副图画 稚气十足 惊慌失错 鸦雀无声
五彩纷呈 眼花瞭乱 无动于衷 走头无路 阴晴雨晦
错别字
改 正
3.按课文内容默写:(10分)
①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 。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 ▲ 》)
③ ▲ ,萧萧暮雨子规啼。( ▲ 《浣溪沙》)
④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白铁无辜铸佞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的任务。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5.下列四句话的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①早来的候鸟常常一群群落在浮冰上,像乘载游船,欣赏着日渐稀薄的冬意。
②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
③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儿又推到湖那边儿。
④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
6. 阅读名著《汤姆 索亚历险记》,回答问题:(4分)
①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②联系小说内容,说说文中的汤姆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去冒险?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十三岁的际遇》(选段),完成7—10题。(8分)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听,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不过,自7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它们使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而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构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只要像当初一样,在朋友般的35号楼下小立片刻,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16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7.“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如何理解诗中的“宁静的港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系之舟”在文中的含义如何理解?(2分)

9.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在结尾说“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16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有何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11—14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哪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 )(2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至之市,而忘操之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 徐喷以烟 D、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何不试之以足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13.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4分)

14.说说“项为之强”这一细节表现出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态?你能从文中再找一个类似“我”当时这种情态的句子吗?(2分)

阅读鲁迅《社戏》(选段),完成15—19题。(12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帆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直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5.“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中“轻松”“舒展”两词有何特殊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多角度描写看戏路上的景色,请各找出一句从嗅觉、触觉角度写景的句子。(2分)
①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鲁迅擅用动词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个性。请以对农家孩子的刻画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是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秦文君《红书包》一文,完成第20—24题。(12分)
(1)很多人说“三岁看大”,可是我分明感觉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长来雕琢的,时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
(2)距离现在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3)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在喝,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这种认同感影响着,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4)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
(5)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请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6)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
(7)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8)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晚上,母亲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父亲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9)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父亲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10)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款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11)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看开了很多,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12)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20.选文以“红书包”为线索,作者围绕“红书包”写了的“我”的一个经历,根据选文内容在下面横线处分别填上一个4字词语,用来反映这一过程。(3分)
非常喜欢→ ▲ → 四处寻找→ ▲ →磨父母买 → 抢过狂喜 → ▲ → 珍藏回忆
21.选文开头说“我分明感觉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长来雕琢的,时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阅读全文后,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8)段中,“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说说你对句中“模糊”一词的理解。(2分)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文第(4)段中说红书包“是我最想要的”。这一想法产生之后,哪个细节最能表现“我”的想法的强烈 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10)段概述第二天发生的事情。这一情节在文章内容上、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60分)
25.作文。(60分)
请以“我不再是个孩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卷
(初一语文)
第三部分(60分)
25.作文
题目:
200
300
400
600
7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
参考答案(初一语文)
1—3答案(略)
4.( D ) 5.( B )
6. ①哈克(1’) 找宝藏(1’)
②.因为他为了摆脱学习的枯燥、虚伪的教义。(1’)这反映了他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1’)
7. 比喻各种恬静、安乐的诱惑(2’)
8.比喻句形象的表达作者依偎北大,热爱北大,又必然离开北大,不受环境束缚,勇往直前,驶向理想彼岸的精神。(2’)(意思对即可)
9.“十三岁的际遇”让作者有缘北大,但她没有安于现状,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新的和发展,勇往直前,为自己“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的誓言而奋斗实践。(2’)(意思对即可)
10.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依恋(1’)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1’)
11.( C )
12.①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张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2’)
②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眼前的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
13.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2’)童年的我对外界十五充满兴趣,并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2’)
14.这个细节表现我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1’)如:“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1’)
15. ①从感觉上写出“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1’)②与上文沮丧、压抑的心情形成对比。(1’)
16.比喻、拟人手法(1’)以景物描写反衬船行之快(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写出“我”的急切心情(1’)。
17. ①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或“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
②“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1’)。
18.“点”“磕”“架起” 等动词,(1’)生动表现了农家孩子熟练的驾船技术,表现了小伙伴的聪明能干,(1’)以及陪“我”看戏的兴奋、愉快的心情。(1’)
19.横笛声;(1’)写出笛声的魔力,使“我”急切的心情平静下来,表现了对月色下江南美景的陶醉和喜爱之情。(1’)
20.渴望得到 (1’) 百般欣赏(找到书包)(1’) 受到教益(懂得道理)(1’)
21.原来“我”见到美好的东西就追,非要拥有它不可。(1’)经历了追“红书包”的过程后,“我”对追求美、欣赏美有了新的认识,好的东西并非一定要拥有它,欣赏美最重要。(1’)
22.“模糊”是不清楚的意思,文中是说“我”此时在怎样对待美好东西这一问题上,还不清楚。因为此时“我”对美丽还在盲目追求,对“美丽”的理解还很迷茫。写出此时“我”思想不成熟。(1’)为下文写“我”的成长、懂事奠定了基础。(1’)
23.(任选一处作答,找出有细节的句子1’,分析1’)
①“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1’)“惴惴不安”的心理和“三番五次”的举动,形象的刻画了快要得到红书包的激动心情,以及“我”怕失去红书包的焦虑之心。(1’)
②“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1’)借助梦境表现“我”对红书包的喜爱至极的程度。“大嚷大叫”写出“我”“失去”红书包的着急情态,写出了“我”对红书包的喜爱之情。(1’)
(也可选择“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进行分析)
24.一方面,证实了父亲说的“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的正确;(1’)另一方面,也表明经过了红书包事件后,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不再盲目的追美了。(1’)结构上,引起下文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的抒发,从而点明中心。(1’)
25.作文(60分)(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考试号_______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初一语文试卷 第1页
18.
19.
(20—24题)(12分)
20.
21.
22.
23.
24.
9.
10.
(11—14题)(12分)
11.【答】( )
12.①

13.
14.
(15—19题)(12分)
15.
16
17. ①

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1-6 7-10 11-14 15-19 20-24 25
得分
初一语文试卷 第3页
初一语文试卷 第2页
第二部分(44分)
(7—10题)(8分)
7.
8.
4.【答】( )
5.【答】( )
6.
第一部分(26分)
1.① ② ③ ④
2.
错别字
改 正
3.① , 。
② 。(《 》)
③ 。( )
④ 。
⑤ 。( )
⑥ 。
初一语文试卷 第4页
初一语文试卷 第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