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得分点专题精炼:古诗文阅读训练
鲁简肃公不欺
[宋]欧阳修
【导读】
俗语说:“诚实最自在,作假费工夫。”鲁简肃公在明知外出饮酒有违朝廷制度的情况下,却坚持不隐瞒、不欺君的原则,如实地向皇帝说明了情况,这种勇敢、诚实的态度令人钦佩。本文告诉我们,说真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最终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选文】
仁宗在东宫①,鲁简肃公为谕德②,其居在宋门外③,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饮其间。
一日真宗急召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④,自仁和酒肆归。使者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语以对?”公曰:“以实告。”使者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君子之大罪也。”使者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真宗问公曰:“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客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真宗曰:“卿为宫臣⑤,恐为御使所弹⑥。”然自此奇公。
【注释】
①仁宗:即宋仁宗,宋真宗的儿子,此时是太子。东宫:太子居住的宫殿。? ②鲁简肃公:北宋大臣鲁宗道(966—1029),“简肃”是他的谥号。谕德:官职名,辅导太子的行为和起居。? ③宋门:北宋都城汴梁的地名。? ④移时:过了一会儿。? ⑤ 宫臣:指东宫大臣。? ⑥御使:职掌纠察百官纪律的官员。
1.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
A.上若怪公来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自仁和酒肆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
C.公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D.鲁简肃公为谕德。|恐为御使所弹。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君子之大罪也。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有酒肆在其侧(? ? ? ? ??)????
(2)公往往易服饮其间(? ? ? ? ? ? ? ?)
(3)上若怪公来迟(? ? ? ? ? ? ?)????
(4)然自此奇公(? ? ? ? ? ? ? ??)
4.本文体现了鲁简肃公哪些优秀品质?
5.用“/”符号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日 真 宗 急 召 公 使 者 及 门 而 公 不 在。
参考答案
1.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B? )(? C ?)
A.上若怪公来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自仁和酒肆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
C.公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D.鲁简肃公为谕德。|恐为御使所弹。
B(从)C(道歉)(A连词,如果;代词,你;D动词,做;介词,被)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君子之大罪也。
饮酒是人之常情,欺君却是君子的大罪。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有酒肆在其侧(店)????
(2)公往往易服饮其间(更换)
(3)上若怪公来迟(责怪)????
(4)然自此奇公(认为……奇特)
4.本文体现了鲁简肃公哪些优秀品质?
体现了鲁简肃公诚实、朴素、明理,敢于承认错误等优秀品质。
【参考译文】
仁宗在东宫居住的时候,鲁宗道是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他住在宋门外面,俗称浴堂巷。有一家酒馆在它的旁边,店号叫仁和,酒馆的酒在京师很出名,鲁宗道常常换掉衣服在那里饮酒。
有一天,皇上急召宗道,打算问他一些事情。使者到他家里找,但是他不在,过了段时间,宗道在仁和酒馆喝完酒回家来了。使者和宗道商量说:“皇上假若责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推托?希望(您)现在告诉我(一个借口),凭着(这个借口)(回禀皇上时)不会出现差异。”宗道说:“就说实话。”使者说:“这样的话会得罪圣上的。”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瞒圣上,就是臣子的大罪了。”使者叹息而去。
真宗果然问起这个事情,使者就按宗道说的回答了。真宗问宗道:“为什么私自去酒馆喝酒?”宗道道歉说:“我家里贫穷,没有酒具,酒馆里的东西齐全,客人去了好像回家一样。正好当时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所以去酒馆和他喝酒。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就没有人认识我了。”真宗笑着说:“你是宫里的官,恐怕会被御史(各官)弹劾。”然而真宗从此认为他是奇人。
5.用“/”符号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日 真 宗 急 召 公 使 者 及 门 而 公 不 在。
一 日/真 宗 急 召 公/使 者 及 门 而 公 不 在。
周处
选自《世说新语·自新》
【导读】
周处(chǔ)(236~297)是西晋义兴人。相传他年轻时横行乡里,为非作歹,乡里人将他与南山的猛虎和河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后来他杀虎斩蛟,并拜师求学,发愤读书。历任新平大守、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率兵迎战氐人齐万年的叛军,兵败战死。
【选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①,山中有邅迹虎②,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③”,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④。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⑤,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⑥。平原不在⑦,正见清河⑧,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⑨,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⑩?”处即改过,卒为忠臣孝子。
【注释】
①义兴:古地名,北宋时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宜兴”,即今江苏宜兴。蛟(jiāo):传说中的一种龙。? ②邅(zhān)迹虎:跛脚虎。? ③横(hèng):凶暴的人或物。? ④更相:互相。? ⑤里人:乡中的人。? ⑥吴:吴郡,今苏州。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俩,晋代文学家,吴郡人。? ⑦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内史,人称陆平原。? ⑧正:只。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内史,人称“陆清河”。? ⑨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说,听到正确的道理比生命本身更有意义。? ⑩令:美好的。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而处尤剧(? ? ? ??)? ?
(2)乡里皆谓已死(? ? ? ? ??)
(3)古人贵朝闻夕死(? ? ? ? ? ? ? ?)? ?
(4)卒为忠臣孝子(? ? ? ? ? ? ? ?)
2.用“/”符号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蛟 或 浮 或 没 行 数 十 里 处 与 之 俱 经 三 日 三 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4.陆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
5.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而处尤剧(凶暴) ??
(2)乡里皆谓已死(说)
(3)古人贵朝闻夕死(以……为贵) ??
(4)卒为忠臣孝子(最终)
2.用“/”符号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蛟 或 浮 或 没 行 数 十 里 处 与 之 俱 经 三 日 三 夜。
蛟 或 浮 或 没/行 数 十 里/处 与 之 俱/经 三 日 三 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猛虎斩蛟龙,实际上希望三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再说人就怕不立志,(只要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4.陆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
三个方面。(1)讲述“闻道”的重要意义:古人贵朝闻夕死。(2)对周处进行鼓励:君前途尚可。(3)指出周处一定能达到目的:何忧令名不彰。
【参考译文】
周处年轻时,凶狠蛮横,好使气力,是乡里的祸害。加上义兴郡河里有蛟龙,山上有跛足虎,都为祸乡里、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横”中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刻上山刺杀了老虎,又下河去斩蛟龙。蛟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和蛟龙纠缠搏斗。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贺。
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他听说乡亲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是人们所痛恨的人,就有意改过自新。于是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平原内史陆机不在家,只见到清河内史陆云,就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加强修养,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虚度,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尚且重视朝闻夕死,何况您的前途还远大着呢。再说,一个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于是周处便改正错误,振作起来,终于成了忠臣孝子。
5.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 )(? C? )?
A.且人患志之不立。|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或说处杀虎斩蛟。|蛟或浮或没。?
C.始知为人情所患。|山峦为晴雪所洗。?
D.乃自吴寻二陆。|欲自修改。
A(动词,担忧)C(介词,被)(B有人;有时;D从;自己)
马诉冤
?
刘承节奉命赴任,自浙至赣,但与一子一仆乘马而行。至贵溪(古地名,今江西境内),午驻逆旅(旅店),逢数客亦投宿。刘箧中银可百两,为客所窥(看见)。诸客皆盗也,是夜操杖入刘室。刘本从军,有臂力,挥刀断其一臂,众瞑而散遁。刘促子与仆起,速去,然于贵溪城外高冈下,又与盗遇,虽与拒斗,而寡不敌众,并(连同)子仆死焉。所乘马踯躅(zhízhú,来回走动)于道,适主簿出,马迎之车前,屈足如拜。主簿怪之,曰:“是必有冤诉。”遂随马行,至高冈,马伫立不前,见满地血迹,三尸仆地,肢体尚暖。主簿督人访捕,不终日而盗悉擒。
(据《夷坚志>改写)
?
【文言知识】
?
但。“但”在现代汉语中都作转折连词用,如“我想买,但没钱”。“但”在文言中却要解释为“只”、“只有”、“只要”等。上文“但与一子一仆乘马而行”,意为只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上路。又,“但见风帆点点”,意为只看见风中的几只帆船;“但一人耳”,意为只有一个人罢了。
?
【文化常识】
?
主簿。“主簿”是古代职官名称,从汉朝到清朝历代都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署均设置这一官职,主要负责文书及日常事务,也可代替长官出外巡视。
?
【练习】
1.“赣”指什么地方?????????。
2.解释:①驻????????;②遁????????;③适???????;④悉????????。
3.翻译:刘箧中银可百两。
?
答案:
?
1.江西
2.①停宿?②逃跑?③恰逢?④都
3.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银子。
?
译文:
?
刘承节奉命去担任官职,从浙江到江西,只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骑马上路。到了贵溪,中午在旅店停下马车,遇到几个客人也来投宿。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银子,被客人偷偷看见了。那几个客人都是强盗,那天夜里携带着杖棒到刘承节屋子里。刘承节本来是参军的,手臂很有力,挥起刀砍断了他一条手臂,强盗们害怕就分散逃跑了。刘承节叫醒儿子和仆人起床,快速离去,然而在贵溪城外的高山下,又遇到了强盗,虽然和他们反抗搏斗,然而寡不敌众,连同儿子仆人死了。所乘的马在道路上来回走动,遇到主簿外出,马迎到他车前,弯下脚好像跪拜。主簿为此感到奇怪,说:“这一定是有冤情要诉说。”于是就跟着马走,到了高冈的下坡上,马站住不再前进,主簿看到满地血迹,三具尸体趴在地上,肢体还温暖。主簿派人追访搜捕,不到一天强盗全都抓住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①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砞②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绐(dài):欺哄。②擗砞:捶胸顿足。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姑 以 绐 取 数 文 钱 供 口 食 耳。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欲归其骨 微斯人,吾谁与归
B.盗追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怪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D.怪问其故 问所从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
(2)盖所感者深矣。
4.齐某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回答。
5.文中写一个强盗顿足大哭返家的事情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姑 以 绐 取 数 文 钱 供 口 食 耳。
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
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姑且用这种药哄骗几文钱,来供自己糊口罢了”,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停顿,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划一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
A.欲归其骨 微斯人,吾谁与归
B.盗追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怪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D.怪问其故 问所从来
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实词解释正误的能力。完成此题,应先初步了解语句的内容,以便明确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还要回顾所学知识,明确课内加点实词的意思或用法。A项,分别解释为“使……回家”“归依”;B项,分别解释为“到”“比得上”;C项,分别解释为“原因”“所以”;D项,都解释为“询问”。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
沿途凡买他这药丸吃的人,即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
(2)盖所感者深矣。
这大概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啊。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主要词语,如(1)句的“者”“虽”,(2)句的“盖”等。
4.齐某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回答。
孝顺、有毅力、狡诈。
这道题考查理解与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姓齐的儿子所做的事情“欲归其骨”,并且“殁数年”才得以实现。另外,“诈为卖药者以往”的做法不可忽略。因此,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样才能全面。
5.文中写一个强盗顿足大哭返家的事情有何作用?
运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齐某的儿子有孝心。
这道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文章主要写齐某的儿子,而“一个强盗顿足大哭返家”是在了解事情原委之后,由此可辨别出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参考译文】
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姑且用这种药哄骗几文钱,来供自己糊口罢了。沿途凡买他的药丸吃的人,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放了他,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捶胸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难道做不到吗?诸位保重,我也要到肃州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向西边走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儿女告别,他最终连头也没回。这大概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啊。
郑人买履
?
郑(郑国)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同“座”)。至之(到了)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同“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郑人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文言知识】
度。“度”是个多音多义词,读duó,指“估计”、“测量”、“考虑”等。上文“先自度其足”中的“度”,解释为“量”或“测量”。读dù,指“程度”、“限度”等,上文“吾忘持度”中的“度”,解释为“尺码”。
【文化常识】
古代的鞋叫“履”、“屣”、“屐”、“靴”。“屐”类似今人的木屐,底用木制,可防潮湿。“履”、“屣”一般用草、麻或葛制成,也有用丝绸制成,形似船,多为方头。“靴”是皮制的鞋。
【练习】
解释:
①置? ? ? ? ? ? ? ? ? ? ? ? ? ? ??;
②操? ? ? ? ? ? ? ? ? ? ? ? ? ? ? ??;
③持? ? ? ? ? ? ? ? ? ? ? ? ? ? ? ? ? ? ? ??;
④市罢?? ? ? ? ? ? ? ? ? ? ? ? ? ? ? ? ? ? ? ? ??。
2.翻译:宁信度,无自信也。
【答案】
1.①放,搁在?②拿、携带?③拿?④集市结束
2.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