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的分析
等边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科书将等边三角形安排在轴对称之后,并学生已经掌握了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的有参照关知识,就是要利用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研究等边三角形。本节课是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直观感知入手,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猜想探究、观察归纳的过程,进而探索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想—验证—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探究过程,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本节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反作用于生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形成与应用。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过
程
设计说明
新课导入
首先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既然等腰三角形是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究让三角形三个边都相等,会得到什么图形?
从而得出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思考: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结论: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这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但不要过多的参与学生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教师都给予肯定,不要作过多的优劣比较。实际上,学生在交流中会作出自己的评判。
探究学习
探究一:对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这相等的两个角称为底角,观察,猜测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关系?
∠A=∠B=∠C=60°
证明:
∵AB=BC=CA
∴∠A=∠B=∠C(等边对等角)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等于60°。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教
学
过
程
设计说明
探究学习
探究二:对比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猜测: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ABC中,
如果∠A=∠B=∠C,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证明:
∵∠A=∠B=∠C
∴AB=BC=CA(等角对等边)
结论: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先独立猜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成员的所有猜想通过画图进行验证
探究三:△ABC中,
如果AB=AC,那么△ABC还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才能使△ABC为等边三角形?
条件:有一个角为60°。
证明:学生自己证明。
结论: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2:有一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先独立猜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成员的所有猜想通过画图进行验证
巩
固练习
1.选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形状都相同,所以全等
C、三个角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是它的三条对称轴
从不同的出发点,创设一组题目,进一步巩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
学
过
程
设计说明
巩固练习
2、选择:如图在等边△ABC中,O为三条高线的交点,连结OB、OC那么∠BOC=(
)
A、100° B、90°
C、150°
D、120°
3、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OCB=∠ABO,求∠BOC的度数。
从不同的出发点,创设一组题目,进一步巩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结提高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通过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度反思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升华。
作
业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能力。
板书设计
13.3.2等边三角形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