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15: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 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
课题1空气
4457700396240一、空气由什么组成的: 国人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其实验可以用现在的方式如下: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有什么现象: 产生 大量的白烟
冷却后水倒流约1/5
2、该实验有什么结论:
3、红磷可以用蜡烛替代吗?
4、如果液面上升不足1/5,原因可能是

5、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的性质有
6、实验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它具体操作是 导管一端入水
双手捂住装置外壁,如果有气泡生成则气密性良好
8、红磷燃烧的表达式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 体积 计算):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随堂反馈:1、右图所示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3886200-198120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2、将1升空气中氧气全部除去,那么剩下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大约是 升。
三、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如 都是纯净物。
混合物是指 混合物中各成分均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随堂反馈:
1、有如下物质:(1)河水,(2)洁净的空气,(3)二氧化碳,(4)氮气,(5)金条(6)红磷,(7)一氧化碳,(8)五氧化二磷,(9)酒精的水溶液,(10)液氧,(11)铁水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2、厨房中有许多化学物质,小芳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加碘食盐 C.四氧化三铁 D.液化石油气
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蓝墨水 B.生理盐水 C.蒸馏水 D.葡萄糖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红烧牛肉? B.牛奶冰棍? C.奶油蛋糕? D.红磷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有 呼吸,炼钢,航天,急救,气割,气焊,潜水
特别注意:氧气只能帮助燃烧,本身不能燃烧,所以氧气不能用作燃料
2、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的用途有
3、稀有气体有 氦氖氩氪氙 等,所以它属于 (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它的化学性质特别 ,所以可用作 ,它可用于航标灯,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
五、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有烟尘和有害气体(SO2,NO2,CO,O3)
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损害人的健康,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
3、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
随堂反馈: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O2 C.CO2 D.空气
3、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4、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氮气 C.食醋 D.牛奶
作业:
教学随笔:
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二、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四、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
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
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
[电子板书]课题2? 氧气
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
???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
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
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电子板书]
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讲述:我们就用这瓶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 思考得出结果:不能。
?
?
?
自己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电子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g/L)、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
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
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
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
学生思考并认同。
???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活动三 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上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
[电子板书]探究程序
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
2.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
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
[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步骤。
?
?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结果:
现象:复燃
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
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活动四??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
[电子板书]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多媒体]以木炭燃烧实验的视频为例介绍观察程序。
[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
使用视频展示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电子板书]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
肯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
[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
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
?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
?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起叙述反应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开动脑筋回忆并思考,可能的回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活动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电子板书]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电子板书]实验具体内容及步骤?(使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实验: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电子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
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
过渡: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氧气的性质,再次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
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
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
然后一起回答,教师打出电子板书]反应前物质:铁、氧气反应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思考,各抒己见。
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
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
讨论并积极发言。
讨论,回答:航天航空、气焊、气割等。
???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附学案: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
一、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能使 ---------检验氧气的方法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红磷(军事上用作 )
产生大量

反应表达式
,(文字)
。(符号)
硫( 色的固体)
发出微弱的 火焰,放出热量并生成
发出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做该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 ,目的是 。
反应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文字)
(符号)
木炭
发出 光
剧烈燃烧、发出 光、放出热量、生成使
的气体
反应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文字)
(符号)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生成 色固体。做该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 ,目的是 ;且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反应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文字)
(符号)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 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讨论:
1、木条和硫磺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3434001727202、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作用分别是:
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
二、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前提:
特点:
表示: A+B+C+D+……→ X
判断:水→氢气+氧气( )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 )
生石灰+水→氢氧化钙( ) 氢气+氯气→氯化氢 ( )
氧化汞→汞+氧气 ( ) 汞+氧气→氧化汞 ( )
水+二氧化碳→碳酸 ( )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 )
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氧指氧元素)
(1)特点: A—所有的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O2
B—C、CO、H2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H2+CuO==加热==Cu+ H2O)
判断: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 )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2)分类:
燃烧: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进行很慢,不易觉察 。
例如: 动植物的呼吸 、 铁生锈 、农家肥料的腐熟 、 、 等等。
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都 ,都 。
不同点: 。
作业:
教学随笔: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 题
制取氧气
授课人
张台兰
学 校
青阳二中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 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难 点
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
方法
分组实验探究法
课前
准备
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
药 品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
教学
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思考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观看
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氧气工业制法。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思考回答
明确学习导向。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
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组内交流
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
(课件展示)【实验2-5】内容
实验编号
现象
原因
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
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实验2—6】。
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过氧化氢水+氧气00

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
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




(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
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具体可参照课后的习题。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
观看,思考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
此处还需增加【实验2-7】的实验
如: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思考讨论
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
分析发现新问题
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
反应物种类
生成物种类
反应特点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结并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硫+氧气? 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氧气+汞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吗?
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和评价。
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附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一、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 ,是 变化。
2、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 )溶液,又称 双氧水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加热氯酸钾( )和二氧化锰( )的混合物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加热高锰酸钾( ) 高锰酸钾 色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讨论:分析上述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二、分解反应: 。
前提: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特点: 一变多
表示: X → A+B+C+D+……
判断:
水→氢气+氧气( )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 )
生石灰+水→氢氧化钙( ) 氢气+氯气→氯化氢 ( )
氧化汞→汞+氧气 ( ) 汞+氧气→氧化汞 ( )
水+二氧化碳→碳酸 ( )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 )
碳酸钙→生石灰+二氧化碳 ( )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 )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对比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特点:“一变” 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
“两不变”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
注意: 不能改变反应的可行性 ,
不能增加产物的总产量 。
3、 、 、 、 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练习]1、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末可以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2、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一瓶是过氧化氢溶液,一瓶是水,如何设计实验区分它们。
3、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4495800-512445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257800556260(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4、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
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要增加什么仪器?
可以用哪些容器来替代试管作反应容器?
5257800160020
讨论:若要持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
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
展示:
4114800198120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三课时)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

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具体的方法是:先 ,后 ,
若有 ,则表示气密性好;手松开之后,会形成一段水柱。
(2)装入固体药品:
①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目的是
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从左往右,从下而上)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导管只能伸出橡皮塞少许或保持齐平:否则不利于空气或者氧气的排出。
(4)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①加热之前先预热:移动酒精灯
②用外焰进行加热:因为温度最高
(5)收集气体:
A、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 溶于水)
①导管放在集气瓶口,等气泡 放出时,才能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
②待有气泡逸出时,表示已经收集满。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
①导管应伸至集气瓶底部:利于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全部排出
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收集满了。
收集结束后,盖上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6)实验结束后,应该先 后 。
否则水倒流入试管而引起试管破裂。
小结步骤:( )→( )→( )→( )→( )→( )→( )
随堂反馈:
3657600109220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请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A装置中的任意一种仪器名称_________。
(2)佳佳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加入的固体
药品是___________,在加入该药品之前,应先
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做该实验时,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 ,试管口略向下的作用是
氧气可以用 收集,这是因为氧气不容易溶于水,实验结束时,应先移 ,后才 ,否则
氧气也可以用C所示方法来收集,这是因为氧气的
(3)丽丽同学用B装置与C装置组合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任填一种),写出用此装置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当仪器用H2O2与MnO2制取并收集O2。(1)仪器e的名称是 ;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 ,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
均没有发生变化。
(4)用气法收集氧气检验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8001001584960(5)如果有用高锰酸钾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所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
试管口应略 ,否则会产生的后果是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如果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实验结束时,应先 ,后熄灭酒精灯,否则
作业: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