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7 18: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
A. 公元前230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20年
D. 公元221年
2.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这种方法是( )
A. 常服“麻沸散”
B. 经常饮酒
C. 演练“五禽戏”
D. 病了就做手术
3.2013年4月2日,山东曲阜市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孔庙举行祭孔大典,以纪念这位儒家学派创立者诞辰2564周年。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我国两千多年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始于(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
4.道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春秋时期
5.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 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 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6.东汉末年,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威望后率众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刘秀
D. 张角
7.2014年2月,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的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 秦朝
B. 新朝
C. 隋朝
D. 元朝
8.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 “福兮,祸之所伏”
9.汉阳陵南侧的明代石碑碑文,称赞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以下属于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派遣王昭君和亲
C. 减免田租赋役
D. 派官员西行取经
10.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西汉初年
B. 西汉末年
C. 秦朝末年
D. 东汉末年
11.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是走向是( )
A. 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 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 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12.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重要官职——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
A.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 掌管军事
C. 负责监察百官
D. 掌管刑狱
13.河南南阳医圣祠里供奉的是( )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扁鹊
14.下列对华佗的介绍。错误的是( )
A. 东汉末年人
B.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C. 创制了“五禽戏”
D. 提出了中医病理学说
15.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相同点是( )
①沟通了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
②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④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209
B. 公元前207年
C. 公元前206
D. 公元前202年
17.秦代有一块砖文上写到:“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
A.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 法律严酷,覆盖全国
D. 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8.西汉后期,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的是( )
A. 嬴政
B. 刘邦
C. 项羽
D. 王莽
19.想一想《丝绸之路图》,指出其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 )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①③
20.曾派使者到天竺求取佛经,并修建了白马寺的汉朝皇帝是 ( )
A. 汉武帝
B. 汉明帝
C. 光武帝
D. 汉元帝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泱泱大国,叹我中华。人才辈出,闪耀史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材料一中图一展示的人物是谁?主要贡献是什么?该贡献有何重要影响?
(2)材料一中图二人物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请写出思想方面措施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中鲁迅称赞的是哪一部历史著作?作者是谁?
这部著作叙述了哪段历史?是何体裁?
(4)“无韵之《离骚》”反映出这部书有何特点?作者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汉初这种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对汉初出现的治世局面的记载,这一治世局面叫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这三则材料所记载的汉初的社会状况的变化,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请回答:
依据材料,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24.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 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
材料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而其他国家却不能做到?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秦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起义领袖分别是谁?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材料二跋扈将军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跋扈将军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了怎样的恶果?
答案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1)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史记》;司马迁。
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期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特点: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等
22.【答案】(1)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会使社会局势不稳定,威胁到汉朝的统治。(2)“文景之治”。原因:汉文帝和汉景帝在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并以身作则。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3)只有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端腐朽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生活困苦。
24.【答案】(1)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不断兼并东方六国的土地。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
(3)陈胜、吴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4)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统治者所吸取。
25.【答案】(1)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
(2)说明外戚专权严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