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07 17: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单元测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  )
A. 新个体 B. 系统 C. 组织 D. 器官
下列属于人体器官的是
A. 上皮组织 B. 骨组织 C. 胃 D. 肌肉组织
下列植物中,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茎的是()
A. 胡萝卜 B. 白菜 C. 马铃薯 D. 小麦
植物细胞分裂时,最后形成的是(  )
A. 细胞质和细胞核 B. 细胞膜和细胞核
C. 细胞质和细胞膜 D.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植株生长所需水分主要由伸长区的根毛吸收
B. 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C.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铁、磷、钾的无机盐
D. 植物的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
right0
A. 左下方变亮 B. 左下方变暗 C. 右上方变亮 D. 右上方暗变
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 器官→组织→细胞→系统→植物体
C.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D. 细胞→组织→植物体→器官
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①大脑? ②皮肤的表皮? ③腺上皮? ④胃? ⑤神经细胞? ⑥血液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使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细胞分化可以使细胞体积增大
C. 细胞分化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
D.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关于系统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身体某一部分各器官的总和
B. 体内功能上有某种联系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C. 体内结构上连续的各个器官的总和
D. 体内能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在人体内,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组织是:( ??? )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神经组织 D. 肌肉组织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形态结构相似
B. 一个细胞分裂4次可以产生16个新细胞
C. 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
D. 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enter0A. 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 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 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细胞分裂前后,遗传物质(  )
A. 保持不变 B. 数目加倍 C. 数目减半 D. 成分改变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对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B.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他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C. 两台显微镜,1号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2号显微镜镜目镜15×,物镜1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2号显微镜
D.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表膜进行气体交换 B. 能通过生殖器官进行繁殖
C. 能够趋利避害 D. 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玉米的一个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新细胞的数量分别是
A. 20条和2个 B. 20条和4个 C. 20对和2个 D. 20对和4个
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③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40×)、D(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物镜________(填字母A或B)应正对通光孔上方。
(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________(填两个字母,顺序可以颠倒)。
(3)将写有字母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则该字母是________。
(4)要想将右图中的字母移动到视野中央,则应向________方移动透明胶片。
(5)如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时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可能在________上。
(6)在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后,将物镜由10×转换成40×,显微镜下的视野会变________(亮/暗)。
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突然出现10名流感患者,学校迅速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对该10名学生劝其离校治疗;②要求学生们戴口罩,在教室等公共场所消毒;③建议与该10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注射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校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填标号)
(2)流感病毒进入人体,首先要突破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
(3)流感病毒是一类______(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4)注射流感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疫苗可称为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含有机物数量直方图,若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可示为______。
(2)若有毒物质汞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体内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从乙和丙中分别取出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2和图3,表示丙体细胞是______。
(4)请写出甲生物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______。
三、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细胞是构成“生命大厦”的基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生命各样的生命活动。细胞是如何构成生物体,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除______外,不论植物界的花草树木,还是动物界的虫鱼鸟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细胞内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细胞的生活需要多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自身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都要经过______,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3)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其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______,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植物叶片细胞中的______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______,其通过______使细胞数目增多,通过______产生各种组织,进而形成器官等,构成完整的生物体。
(5)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______指挥和控制下进行,其内的DNA上有指导生物个体发育的全部______,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构建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6)单细胞在生物,如草履虫、衣藻等。其全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如图:

故选:C。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
2.【答案】C
【解析】略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器官,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解析】
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白菜食用的主要是叶,小麦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种子,胡萝卜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根,马铃薯食用的主要部分是块茎,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的分裂过程:首先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植物细胞,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5.【答案】D
【解析】解:A、植株生长所需水分主要由成熟区的根毛吸收,A错误;
B、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能逐年加粗,草本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B错误;
C、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C错误;
D、植物的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D正确。
故选:D。
(1)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木本植物的茎和草本植物的茎的区别是:是否有形成层;
(3)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4)植物的枝条及绿叶都是由枝芽发育成的。
熟练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察的是物像的移动方法,物像的放大,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解释某些操作的原因目的。
【解答】
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相反。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要移到视野正中央,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因此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分别是右上方、变暗。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7.【答案】A
【解析】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据此解答。
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答案】C
【解析】解:①大脑包括白质和灰质两部分,白质是神经细胞中突起的集中部分,灰质是神经细胞中细胞体的集中部分,属于神经组织,同时大脑也布满了血管,血管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可见大脑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
②皮肤的表皮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上皮组织;
③腺上皮属于上皮组织;
④胃的内表面由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胃壁里面主要是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促进胃的蠕动来消化食物。整个的胃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因此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
⑤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就是一个细胞;
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因此属于组织的是②③⑥。
故选:C。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据此分析题干中的例子作答。
了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有关知识,再认真分析每一个例子,如果真正理解了相信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A、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A错误;
B、细胞的分化是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错误;
C、分化后的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是一种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数目增多要依靠细胞的分裂,C错误。
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选:D
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只是无限制的复制,就不会形成生物体复杂的结构,细胞的分化在于细胞从形态、结构、及功能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体,才会使生物体变得结构复杂,更适于生存环境。
细胞分化的关键在于不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而细胞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这样才能产生出不同的细胞群,就是我们所说的组织。
10.【答案】D
【解析】解: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据此解答。
只要熟练掌握了系统的概念。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1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组织的有关知识。
A正确。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以及呼吸道粘膜等,符合题意。
B错误。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
C错误。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如骨组织、血液、肌腱、韧带、淋巴、皮下脂肪等,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D错误。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和细胞分化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形态结构相似,大小相似,故不符合题意;?
B.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因此一个细胞4次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16个,故不符合题意;
C.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故不符合题意;?
D.细胞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这些细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因此,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上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两个过程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改变,可见D符合题意。 ?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解: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不会改变。
故选:A。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1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技能,对光和观察以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
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故该选项正确;
B、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黑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移动,表明污点在物镜上。故该选项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1号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2号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5×10═150倍,故2号显微镜观察的细胞数量最多,故该选项正确;
D、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镜头压碎标本,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解:A、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不能形成组织、器官等层次,因此无生殖器官,草履虫靠分裂生殖。B错误。
C、草履虫是一种动物,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这种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生物的应激性。C正确;
D、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D正确。
故选:B。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据此解答。
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可结合草履虫的图形帮助理解和记忆。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的有关知识。明确玉米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
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1×2N。因此玉米的一个体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数是1×22═4(个);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玉米的一个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它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为10对(22条)。所以它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及所含的染色体数分别为4个、10对(22条),B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细胞分裂的过程。
【解答】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植物细胞分裂时各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故C符合题意。 ??
故选C。 ??
19.【答案】(1)A
(2)A和D
(3)d
(4)右上方
(5)目镜
(6)暗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以及功能。
【解答】
???????(1)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先对光。对光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在低倍镜下,视野宽容易发现物像),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反光镜朝向光源),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为止。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故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A和D。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的放大的图像,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P”,那么,玻片上写的是完全倒置的“d“。
(4)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较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5)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转动目镜,污点跟着动,说明污点在目镜。
(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后,若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显微镜下的视野会变暗。
20.【答案】(1)②
(2)呼吸道黏膜
(3)没有
(4)特异性;抗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1)①对该10名学生(流感患者)劝其离校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②要求学生们戴口罩,在教室等公共场所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建议与该10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学校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②。
(2)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因此流感病毒进入人体,首先要突破的第一道防线是呼吸道黏膜。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因此流感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4)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注射流感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可称为抗原。
故答案为:
(1)②
(2)呼吸道黏膜
(3)没有
(4)特异性;抗原
21.【答案】乙→甲→丙 ? 丙 ? 图2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解:(1)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内,营养级越高其生物的数量就越少,生产者是基础环节,故生产者是数量最多的。根据图一的相对数量其食物链为:乙→甲→丙。
(2)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在此生态系统内丙是最高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的末端,故它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3)乙为生产者--植物,丙为消费者--动物,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识图可知图3为植物细胞,图2为动物细胞。
(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甲生物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答案为:
(1)乙→甲→丙
(2)丙
(3)图2
(4)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营养级别越高数量越多,反之越少;分析图一的数据关系甲乙丙可形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丙;其中的生产者是乙;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根据其特点可知图2是动物细胞,图3是植物细胞,据此解答。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22.【答案】病毒 ? 细胞膜 ? 线粒体 ? 叶绿体 ? 受精卵 ? 细胞分裂 ? 细胞分化 ? 细胞核 ? 遗传信息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解答】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壁:支撑细胞结构形态和保护细胞;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液泡: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细胞质: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场所;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生命活动控制中心,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DNA 的载体。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它具有选择性,细胞内的废物可以出去。有用的物质不能出去;细胞外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解答即可。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不论植物界的花草树木,还是动物界的虫鱼鸟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细胞内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细胞的生活需要多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自身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都要经过细胞膜,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3)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其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其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通过细胞分化产生各种组织,进而形成器官等,构成完整的生物体;
(5)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细胞核指挥和控制下进行,其内的DNA上有指导生物个体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构建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6)单细胞在生物,如草履虫、衣藻等。其全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1)病毒;
(2)细胞膜;
(3)线粒体;??叶绿体;
?(4)受精卵;?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5)细胞核;?遗传信息;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